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ID:19594350

大小:328.50 KB

页数:142页

时间:2018-10-03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_第1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_第2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_第3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_第4页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赵丽华自我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毕业,法学硕士。太原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承担的课程有:主修课程: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法律基础”等和研究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的教学。选修课程: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联系方式:6999382;13546377610欢迎大家参与教学活动。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课的目的首先,对中西文化的比较能够进一步使我们对如何进行文化

2、交往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其次,这种比较还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次,这种比较也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最后,这种比较还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各种文化的本质和精髓,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一种借鉴。总论一、文化的定义什么叫“文化”,“文化”是叫个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由于其内涵与外延的不确定性,历来对“文化”这一词语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最早见于《易·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的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人文”指

3、的是社会伦常,这里把“天文”与“人文”作为对立的两个方面,要求治理国家的当权者,既要掌握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又要把握社会中的人伦纲常。由此可见,此时的“文化”已含有“文明教化”的含义。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基本含义是指耕作,以后引申出居住、动植物培育等意义,这种含义,至今仍在“农业”和“园艺”中保存着,英语、法语中的“文化”均写作Culture,皆由拉丁语Cultura演化而来,都是指物质生活。直到16世纪初,《牛津词典》才把“文化”一词赋予人文的含义,使这一词汇方有了人文精神的意义,这与中国文化一开始在该词使用时,就巳含有了精

4、神和人文的指向是不尽相同的。以上定义,对中国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然而,中国当代学者采纳最多的则是《辞海》对文化的界定:“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这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所涉及的范围大小是不同的,广义的“文化”是从人的本质这一命题上进行界定的,成为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文化则指的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物化形态。二、文化的结构和分类关于文化的分类,在学术界有着多种观点,基本类型有:“两分说″,指文化包括物质生产文化与精神观念文化。

5、“三分说”即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类。“四分说”把文化分成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观念四类。还有的学者将文化划分为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符号、风俗习惯等六个层面,即“六分说”。文化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两类:物质生产文化、精神观念文化。物质生产文化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三者构成的生产力,以及满足人类需要的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消费资料,它是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物质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的成果,蕴涵着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因素,但主要的还是显示事物的实体性质,是构成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整个

6、文化大厦的基石。精神观念文化由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构成,它是文化的精神内核。三、文化的特性1、地域性与非地域性2、时代性与非时代性第一章中西方文化的突出差异一、无神文化与有神文化(一)哲学教育与宗教信仰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传统。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管子:“天不变其常”荀子:“天行有常”王充:“天道自然”王夫子的“天下唯器”李贺的“理在事中”等等,形成一个唯物主义传统。古代《尚书泰誓言》篇说:“唯人,万物之灵。”孔子:“

7、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智矣”。管仲:“霸王之所以始,以人为本”这些体现了无神论的思想。西方信奉基督教,它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信教徒保罗说:“神的愚笨远胜于人的智慧,神的虚弱远胜于人的力量”(二)性善与原罪中国传统文化突出性善,孔子提出的“仁”就是一个包含了各种美好人性的集合。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肢也。性善论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对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构成了古代社会德治、人治的理论基础。西方人认为人性恶,基督教宣传“原

8、罪”,认为人们生来即是有罪的,应该努力赎罪,以求上帝的宽恕。西方法学家基于此建立起法治理论,由于人生来是利己、排他的、人与人之间必然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