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06-7)陈翠玉

新课改(06-7)陈翠玉

ID:19593395

大小:934.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03

新课改(06-7)陈翠玉_第1页
新课改(06-7)陈翠玉_第2页
新课改(06-7)陈翠玉_第3页
新课改(06-7)陈翠玉_第4页
新课改(06-7)陈翠玉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06-7)陈翠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体会青岛24中陈翠玉主要内容一、如何进行课堂科学探究(课堂探究遵循的原则)二、如何在纸笔测试中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老师只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努力创造和谐、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探索知识,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性精神。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所以初中物理的课堂是以实验为主的,而实验就是以科学探究为主,因此我们所用的教材几乎每一章节、每一隐含规律的知识点都以探究的形式体现出来。一、如何进行课堂科学探究?1、由浅入深,使

2、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2.探究过程离不开即时性的实验,在实验器材不足时,可配合一定的学具,形成一种边学边实验的探究过程;或者自主选择器材设计进行实验。3、不是每一个探究都要经历探究的七个要素,一个探究也不可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所有探究能力。4、不一定按教材的探究内容、程序进行探究教学,完全可以根据情况自己挖掘探究的内容、灵活运用并发展探究的思维程序。1、由浅入深,使探究活动的水平循序渐进。例如1:八(上)《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探究时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不同,从而找出

3、物体发声的原因。学生可能会利用敲锣、打鼓、弹琴、吹口哨、击掌、用脚跺地、拍桌子、喊叫等方式发出声音,从而得出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是撞击、拨动、摩擦、振动等等。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上述不同现象的共同点,即物理本质,那就是振动。本探究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很有吸引力,学生会觉得探究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例如2:八(上)《探究光的反射规律》①激发探索的激情——让学生首先实验把一束光射向平面镜,观察光在传播中发生什么现象。②提出问题——反射有什么规律?③构筑探究的思路,一步一步的深入:要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需要看到光的传播轨迹。那就

4、要亲自经历一下,怎样才能显现出光传播的轨迹——用纸片显现。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亲自去实验、观察、记忆或记录。观察中将发现有两个角(i、r)相等的印象,再改进实验,继续探究下去,逐步完善自己的印象、结论。2.探究过程离不开即时性的实验,在实验器材不足时,可配合一定的学具,形成一种边学边实验的探究过程;或者自主选择器材设计进行实验。例如3:八(上)《探究:光在传播过程中的径迹》可选择的器材:激光手电、蚊香、火柴、盛水的烧杯、空烧杯、去了底的大“可乐瓶”、平面镜、喷雾器。要求:各小组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器材完成实验,

5、看哪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最多。3、不是每一个探究都要经历探究的七个要素,一个探究也不可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所有探究能力。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即使在课标中要求的科学探究中也不是都要做成完全探究,有的探究实验不需要去提出问题,去猜想,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探究过程的完整去提问,猜想,并且一个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方面的作用也不一样,有的探究适合训练学生的猜想能力,有的探究适合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例如4:八(上)《温度计》案例1: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通过观察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

6、提出的问题展开,当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完成了。案例2:在学生建立了温度的概念和介绍了温度的单位后,让学生利用一个小瓶和玻璃棒自己设计一个温度计。同样一节课,科学内容的教学完全相同,但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上着重点却完全不一样,案例1中,教师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了这个环节的重点;而案例2却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物理知识去设计一个有用的仪器上,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交流评估能力。例如5:九年级《浮力》案例1:关于浮力的存在学生对浮在液面的物体受浮力是非常熟悉的,关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许多学

7、生并不清楚。教学中先让学生讨论、猜想,寻求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的方法——用测力计测量。GF浮F拉称量法方法一:称量法公式:F浮=G-F拉案例2: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1)先让学生将一个矿泉水瓶子慢慢按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通过体会矿泉水瓶所受浮力的变化以及看到的现象,猜想出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G排),最后设计实验并动手做实验,最后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得出结论。(2)先通过实验、实例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ρ液和V排,再通过公式的逐步推理(ρ液V排=m排m排g=G排)得出F浮和G排有关,最后实验验证。探究:浮力的大小

8、与什么有关如何收集物体排开的液体?如何求出G排的大小?当液体停止流动时,液面与溢水口相平。设计制作:让我们用学具模拟潜水艇浮沉吧?器材试管、橡皮塞、胶皮管。注射器、吸管、例如6:九年级《杠杆》力臂概念的建立先在讲出了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之后,通过逐步设计实验引导,建立力臂的概念。提出问题:利用一个杠杆撬动一个重物时,怎样使用更省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F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