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91566
大小:3.20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03
《血吸虫及相关病症简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吸虫(裂体吸虫)对人体损害较大的有6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湄公血吸虫(S.mekongi)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日本血吸虫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首流行分布广泛,12个省、市、自治区,381个县、市。病人数多,1160万,目前仍有81万。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经济损失大。血吸虫感染与劳动力丧失关系感染度劳动力下降(%)轻度感染16~18中度
2、感染30~57重度感染72~78平均42.5一、形态特征雌雄异体,♂虫具抱雌沟,成虫合抱,肠支汇合为一盲管:肠相关,抗原(GAA),睾丸7个一、生活史及各期生物学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钉螺成虫童虫(人、牛、鼠等)肝脏1、虫卵发育:转归肠壁排出排出机制:毛蚴分泌物、血管内压上升、肠道运动、粘膜溃破2、毛蚴孵出:水进入卵、分泌物、运动(孵化法原理)最适条件:低渗、光线、T25~30℃、pH7.5~7.8侵入钉螺3、在螺蛳中发育:1个毛蚴、数万尾蚴4、尾蚴(叉尾型)向光性,逸出条体:水主动侵入:穿剌腺、
3、尾叉、吸盘、M,10s可进入5、童虫移行途径:皮肤→小V→下腔V→右心→肺→肺V→左心→体循环→腹腔A→肠系膜→肝门V→合抱→肠系膜下V→成熟→小V末梢产卵。6、成虫定居及营养、产卵三、致病各虫期的抗原物诱发宿主全身或局部产生一系列免疫应答与病理改变(一)尾蚴:尾蚴性皮炎(I、IV型变态反应)局部皮肤丘疹、搔痒,甚或全身症状(二)童虫:移行、穿过肺血管,咳嗽、发热、咳血(三)成虫:寿命3~5年(甚或30~40年)排出GAA、MAA引起超敏感性反应,静脉炎、贫血、嗜酸性粒C个(四)卵:致病主因(慢性
4、病致死因素)虫卵肉芽肿+纤维化(五)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形成过多或未被有效清除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固定、激活补体→肥大C、碱性C释放组织胺→血管通透性→吸引中性粒C吞噬复合物、释放蛋白溶酶↓(III型变态反应)损伤血管组织五、临床表现1、急性期:发热粘液血便、咳嗽、肝肿大、轻度脾肿大,WBC↑、EC↑。粪检:虫卵、孵化阳性。2、慢性期:占90%病人,大多数无症状,部分病人:腹痛、腹泻、结肠增厚……粪检:虫卵及孵化(+)直肠粘膜活检(+)3、晚期:门脉高压症候群:巨脾、侧支循环形成,V曲张、
5、腹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侏儒症并发症: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全身衰竭、肠息肉、癌变。粪检:虫卵阳性率低,直肠镜检(+)肝肿大81.270.6脾肿大90.990.2腹内肿块2.85.5腹水31.560.7发育不全10.517.8浮肿13.228.2蜘蛛痣1.25.9黄疸8.015.1腹壁V曲张34.648.5晚期血吸虫病主要症状和体征(%)症状体征上海(1100例)浙江(2000例)4、异位寄生与异位损害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寄生。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组织损害,常见于肺、脑:多见于急性期症状依受损器官而异
6、。多见于急性期与感染尾蚴数量有关。5、沙门菌—血吸虫综合征六、诊断询问病史“疫水”接触史(一)病原诊断1.粪检“三送三检”直接涂片法、加藤氏法、沉淀法、毛蚴孵化法、拉网法2.直肠组织活检(二)免疫诊断1.皮试2.检测抗体(1)环卵沉淀试验(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3)ELISA还有免疫酶染色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印渍技术3.检测循环抗原八、流行与防制(一)流行因素传染源:病人、病牛等,虫卵污染水体传播途径:水体内有钉螺,人体接触“疫水”机会:易感人群,不分性别年龄,以11~20
7、岁青少年为甚(二)流行特征1、地方性:流行区与钉螺分布基本一致沿水系分布2、季节性:尾蚴逸出需要一定温度、水光线;人因生产、生活按触水3、人兽共患病,自然疫源性钉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腹足目螺科钉螺属,湖北钉螺一、外部形态6~8螺层,肋壳或光壳,具靥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钉螺地理环境流行区大致分型:平原水网型:长江三角洲、沿江河江湖洲滩型:洞庭、鄱阳…太湖周围沿江洲滩:湘、鄂、皖、赣、江苏山丘型:以上地区的高山、丘陵、沟渠周边地区(三)防治原则:普查普治消灭钉螺(结合生产、改变孳生环境)加强粪便管理:个
8、人防护但目前仍有81万病人。17~20万头牛。钉螺面积35.2亿。湖沼型占95.5%未控制流行的县122个目前疫情总的趋势:流行区疫情加剧的势头已经遏制。1992年呈下降态势,但现在有上升势头。广东省血防成绩全省原有螺面积1.006亿m2,病人8.49万。1985~1991年未查到钉螺或病人。治疗药物:吡喹酮(成虫期)青蒿素类(童虫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