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课件

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课件

ID:19589002

大小:417.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03

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1页
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2页
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3页
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4页
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边界与心理健康你有非常好的朋友吗?你和你好朋友能好到什么程度?你喜欢你的好朋友跟你无时无刻在一起,分享一切东西,彼此之间毫无距离吗?你与你的情人无话不谈吗?与你妻子呢?两个人如同一人吗?与子女相处,你是否想主宰他的一切?概念(1)先说一个可以觉察的概念——人际距离四种距离:亲密距离0—45厘米父子夫妻恋人个人距离45—120厘米朋友同事社交距离1.20—2.10米;1.20—3.60米前者是非正式交往谈判和商业接待后者是正式的公务性接触公众距离3.60—7.60米佰生人或正规场合在0—45厘米的范围内称为亲密距离。(在这个距离

2、,双方都能清楚地看到对方的面部。这种空间距离只出现在特殊关系的人之间,如父母与子女、夫妻、恋人。对关系亲密的人来说,这个距离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和体温等信息。)个人距离的范围大约在45—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嗅觉和细微的视觉线索减少,但双方的接触还是有的。)社交距离分为近距离社交距离和远距离社交距离。较近的社交距离是1.20—2.10米,多出现在非正式的个人交往中,如谈判和商业接待中多是这种距离。较远的社交距离为1.20—3.60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中是这种距离。公众距离的范围是

3、在3.60—7.60米间,(它属于人际接触中的正式距离。处于该距离的人,可以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卫行为。它多出现在陌生人之间,或正规场合,通常公众距离为单向沟通时采用。)概念(2)心理边界与人际距离不是一个概念,但有联系。人际距离可用远近介定,心理边界用清晰描述。心理边界看不着,却可感觉得到,它是指人与人之间内心的自我界限。这种界限用以区别自我、保护自尊。人的心理边界有远近之别。有的人边界意识很强,稍一靠近就会招致攻击;有的人很淡,或者喜欢别人靠近。其根源幼年,与自尊水平相关。概念(3)心理边界包涵自我存在所需要的空间、时间、自我意

4、志、自我责任、个人主权、情感距离、物理距离等。所以既有物理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还有责任的问题。自我的存在就意味着心理边界的存在。心理边界的产生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心理边界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在生命初期婴儿与母亲处于共生状态,此时的婴儿觉得自己和母亲是一体的,没有心理边界,所谓“二合一状态”,不分你我,婴儿的所有一切都依赖母亲去完成。随着婴儿逐渐长大,开始觉察到另一个人的存在,并且认识到自己原来是独立的个体。这个认识便是分离的开始,也是建立心理边界的开始。之后慢慢独立亦即心理边界逐渐形成。这种过程分四步:母性分裂、想像分裂、自体分裂

5、和认同分裂。心理边界的形态正常边界边界不清(边界吞噬)边界僵硬不清正常僵硬正常边界与个性、习俗、文化相关佰生人谈天气、球赛、时事,无肢体动作同事、领导经历、家庭,帮助有度朋友谈成长、感受、情绪,可以帮很多,爱人几乎无话不谈边界的防守人与人之间心理边界象国与国之间边界一样:不断变化,想靠近则想办法。守边界与守国界一样,第一次不能让人随便进入。近年我国的南沙群岛问题取绰号强国总想侵入别国,人也喜欢越界。不要轻易打开国门,心理边界要坚守。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轻易开门,将自己的秘密、隐私告诉别人可招致麻烦。不要和佰生人说话!心理学家叔本华

6、他把人类相处描述成两个豪猪:为免于冻僵而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随而又被彼此身上的毛刺扎痛而各自分开。最终的距离是既可取暖又能耐受扎痛的距离。同学朋友之间同学朋友间相处,需保持一定的心理边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帮助、同情、欣赏。为此,有的人会毫无保留地向他人敞开心扉,甚至不惜兜出自己的隐私;有的人在与朋友相处中自认为很讲义气,你可以随便花我的钱,我可以随便拿你的东西,亲密得像一个人似的,彼此间不设防,没有秘密、没有隐私、没有心理屏障,如此亲密的关系往往都是短暂的,到头来因太多的扯不清而心存芥蒂。有句古话说得好:“亲兄弟,明算

7、账”,不论彼此之间的利益有没有重叠,任何关系都要把握好“度”,才能保长久不衰。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关系恶化,反目成仇,往往都是心理“越位”惹的祸。异常心理边界边界不清(边界吞噬)夫妻、子女、同事边界僵硬不清僵硬边界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是有一方强行侵入另一方的边界,主宰或扰乱对方的心理自主;另一方也被动地接受了这种入侵,慢慢地其自主性减弱,或者不知边界概念也去进入别人的心理领地而遭挫败。案例1有一位女老师,老公电话多,她走到哪电话追到哪。生活渗透很深,小事要汇报,人到了哪里,吃什么等等都要询问。每次到外地,一天几个电话

8、,说的是在哪吃饭,正在做什么,如果不这么做,双方内心不安。现在其女儿也学到了这种生活模式,一周要与父母通好几次电话。并非其感情好——夫妇经常吵架、打架。女老师一直不敢外出学习开会,也不敢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因为这样脱离了其丈夫的视线,偶尔外出如果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