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

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

ID:19582936

大小:41.19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03

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_第1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_第2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_第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_第4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政治制度史简述  篇一: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  官僚政治:是指一种与专制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间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动作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酋邦制;是一种尖锥体的分层社会系统,以酋长为中心,每一人都依据他与酋长的关系的远近而决定其阶层。P10  分封制:分封制是奴隶社会在宗法

2、制基础上建立的主要政治制度,它通过层层分封的组织形式,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贵族政治网络。  宗法制:由原始的父系家长制血缘组织质变和扩大而成,利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83)  郡县制: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朝正式确立为地方行政区划,最初在全国36郡,郡以下设县,郡首和县令都由朝廷任命,郡县制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为后世广泛采用。  禅让制:中国古代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旨在为君主生前便将统治

3、权让给他人。是一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形式上,禅让制是在为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  世袭制: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  年号:年号是反映在位皇帝的执政纪年  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起的名号。  谥号:谥号是皇帝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  尊号:皇帝是最高的尊号,在皇帝的名号前加新的东西,也就是尊号,也称徽号。P64议政王会议:清代前期,满族宗王、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其制源于努尔哈赤晚期设立的五大臣议政王佐理国事制度。  军

4、机处:军机处是清代官制中最有特色、影响最大的机构,始设于雍正年间,当时正直  对西北准格尔部用兵,因内阁距皇宫较远,加上为保密考虑为处理军机要务,始于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房,雍正十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全称办理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的清代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票拟:所谓票拟,便是代皇帝草拟各种文书,大量是关于六部、百司各类政务奏请文书的批答。它可以是先与皇帝共同讨论,作出决定后再草拟成文字,更多的是内阁先拟好批答文字,连同原奏请文书一起送皇帝审批。(194)  胥吏:胥是指供官府驱使的劳役,负责征收赋税、维持治安、把持关卡、看守仓库、看管和解押犯人,站堂

5、、看门、传唤、传送文移,押解官府物品等诸多杂事。吏是在官府中承办具体公务的人员,其地位高于胥,他们在官府中负责文书事务,承办具体事务,胥吏不是官,却在官府职能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470)  乡绅: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与秦汉时期,所谓三公即: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辅助皇帝总领全国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政务。所谓九卿,是泛指政府各部门的主要官员,也称之为诸卿或

6、列卿。九卿的设置主要有太常、宗正、卫尉等。(232)  三省六部制:(P239)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察举制:察举,即经过考察后进行举荐,是在先秦乡里举荐选仕制度上发展起来的选官制度。(P489)  九品中正制:(491)

7、是察举制的发展,公元220年,三国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开始实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取士制度。具体做法是:任用“贤有实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人后有小中正报大中正核查,大中正再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尚书吏部选用。  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494)考满:是明代针对每位任职到一定期限官员进行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  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

8、考,三考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