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课件_1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课件_1

ID:19582660

大小:261.5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0-03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课件_1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课件_1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课件_1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课件_1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课件_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课件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与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毛泽东同志在1958年10月11日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十七大报告又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一、唯物辩证法诸范畴与中医基础范畴(一)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2、: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二)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基本范畴阴阳、五行五脏与六腑、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八纲《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尚书

3、·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类经图翼·五行统论》曰:“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三)唯物辩证法范畴学说视域下的中医基本范畴1、矛盾与阴阳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运用阴阳对立《周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对立在医药学中的应用诠释正常人体:《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诠释致病原因:《黄帝内经·阴阳应

4、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诠释药物性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四气:寒、热、温、凉,属阳。(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五味:酸、苦、甘、辛、咸,属阴。辛味行散、甘味益气、淡味渗泄,如桂枝、甘草、茯苓等,属阳;酸味收敛、苦味泻下,如芍药、大黄等,属阴;苦味润下,如芒硝等,属阴。升降沉浮:凡药质轻具升浮作用,如桑叶、菊花等,属阳。凡药质重具沉降作用,如龟板、赭石等,属阴。阴阳互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阴阳互根在医学中的应用

5、诠释人体生理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诠释病理变化:阴阳相损:阳损及阴、阴损累阳阴阳相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确立治则:如:滋阴补阳、举阴托阳阳生阴长、阴阳消长四季的变化体现了阴阳消长的原则《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上古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中古之时,有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诠释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诠释病理变化规律:阴阳偏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盛,阳邪亢盛之热证阴盛,阴

6、邪亢进之寒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消长)阴阳偏衰:阴虚:人体阴液亏损所致阳虚:人体阳气损耗所知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消长)确立治则:阴阳偏盛:阳盛:热者寒之阴盛:寒者热之阴阳偏衰:阴虚有热:滋阴以清热阳虚有寒:益阳以祛寒《素问》:“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转化:阴阳消长的量变与阴阳转化的质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转化在医学中的应用:诠释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诠释病症演变和治则:病症部位:表里病症性质:寒热邪正盛衰:虚实2、联系与发展的总特征与

7、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运用《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治病之在筋

8、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味苦,其类火……上为荧惑星。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上为镇星。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味辛,其类金……上为太白星。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味咸,其类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