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59255
大小:23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3
《宜昌近期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期建设规划规划依据1、《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4、《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 (建规[2005]142号)5、其他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文件及技术标准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5-2010年。规划原则1、立足现状,远近结合,在现状基础上,综合考虑近期实施可能性和远期总体布局的合理性。2、充分考虑与“十一五”规划相协调。3、政府引导,设施先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4、用地选择留有余地,增加规
2、划实施的弹性。规划范围为城市规划区和外围城市产业功能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小溪塔街办、三峡坝区、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1950.4平方公里;外围城市产业功能区包括白洋镇和红花套镇的行政范围,总面积280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近期建设目标与发展策略近期建设目标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宜昌市资源优势,推进区域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保障三峡工程顺利完工,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就业发展,初步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鄂西渝东地区的中心城市。h
3、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thedifficultyofthew
4、ork.Forexample,noncoalmine区域协调策略近期立足中部地区,呼应汉渝,沟通东西。发挥宜昌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加强与武汉、重庆、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等中心城市的联系,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强与省内各城市在产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加强与武汉、荆州、荆门之间在产业和交通设施方面的联系,构建宜荆荆经济圈;加强与神农架、武当山旅游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和旅游协作;加强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社会经济联系。加强与重庆市在旅游、交通和能源方面的合作,重点为长江航运、三峡旅游和西气东
5、输等方面的协调与衔接。加强与湖南省在旅游和交通方面的协作,重点为与张家界风景区之间的旅游协作和宜湘高速的建设。经济产业发展策略1、经济发展导向(1)依托宜昌资源优势,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2)进一步确立宜昌外联外向型经济在全省中的优势地位,突出其带动作用。(3)加强产业结构的转型能力,提高产业发展的潜力,将宜昌的经济与产业纳入全国及国际化链条之中。2、产业结构三产结构近期为“二、三、一”结构。3、产业布局导向(1)坚持“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布局集中”的原则,着力打造水电、化
6、工、建材等产业集聚区;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的工业,适宜布置在环境容量大、自净能力强的地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口密集区的影响;农副产品加工业适宜布局于城区外围、县城及重点镇;研发与高科技工业适宜布局于城区。(2)旅游服务基地适宜布局于城区、县城或以旅游为主导职能的城镇。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策略加强城区的中心作用,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环境和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福利、文化体育设施的合理布局,制定鼓励性政策,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和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应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服务需求;统筹城乡
7、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he"governingforthepeople","Nomattertheinterestsofthemasses"conceptunderstandingisnotinplace.Thespecificworktreatswiththedeployment,afewleadingcadrescomplainthatworkistoocomplicated,toomuchresponsibility,thepressureistoolarge,toomuchemphasison
8、thedifficultyofthework.Forexample,noncoalmine资源保护与开发策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划定生态分区,实施生态区划管制,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安全的生态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镇环境品质;加强生态恢复和环境重育,积极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建立有序的土地供应机制,严格保护耕地。注重对城市自然景观风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