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556529
大小:3.84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0-03
《艾滋病防治宣传讲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板书主题: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新余市长青小学艾滋病的流行和危害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安全套功能和正确使用方法艾滋病的流行和危害艾滋病的流行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例。按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估算,中国07年底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55万至85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0.04%至0.07%)。据估计,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为5万(4万至6万)人。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按地理分布图(截至2005年3月底)
2、1-5051-100101-500501-10001001-1000010001-20000>20000感染者数河南省艾滋病感染者已上升到3.5万人。中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按年龄分布图(1985年—2004年9月)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传播途径构成(截至2005年3月底)采浆不详血液/血制品2.9%异性/同性静注毒品母婴传播0.9%42.6%8.8%26.2%18.6%母婴传播的比例从1997年的0.1%上升到2004年底的0.9%性接触传播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长,从1997年的5.5%上升至8.8%个人危害:影响了个人身体健康、就业、收入。家庭危害:破坏家庭的完整性(离婚现象加剧;艾滋病使
3、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艾滋孤儿,使他们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家庭经济负担的影响。社会危害:社会不安;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艾滋病的危害怀抱中的齐贵华,32岁,去年在北京打工,回家过春节后就一病不起。患者没钱上医院治疗丈夫每天为妻子上药,病毒已感染全身。艾滋病夺走了她的丈夫。村里的青壮年一个个地走了。儿子死于艾滋病,留下一个孙子也是艾滋病毒携带者。女孩蒙蒙的父母亲一同死去后,她还需照顾带病的爷爷……。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艾滋病相关知识AIDS的发现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俗称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感染成功急性期症状诊断艾滋病
4、死亡-4-12周-出现症状8-10年1年0.5-2年HIV抗体-HIV抗体+,无症状有症状HIV抗体+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窗口期潜伏期艾滋病期HIV潜伏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般经过7-10年的潜伏期,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他们在发病前外表上与常人无异,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但能将病毒传染给他人。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期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2)血液传播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
5、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母婴传播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感染率为7-42%。“母乳传播”感染率为20-35%。日常生活事件不会导致HIV传播握手咳嗽或打喷嚏昆虫叮咬一般的身体接触、拥抱或礼节性接吻饮水或食物,共用茶具、餐具共用卫生设施、游泳池工作场所或学校的接触共用电话小结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有可能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共用针具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
6、妇有可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她的孩子。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会感染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如何预防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有效药物,也没有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一个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面临的结局只能是死亡(病死率100%)。因此对艾滋病的预防非常关键,而保护高危人群,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最经济的措施。吸毒人群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妓女配偶吸毒女性吸毒人群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性行为性行为配偶婴儿嫖客性行为吸毒人
7、群共用针具性行为共用针具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预防措施(1)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2)远离毒品。(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