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论文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

ID:19553193

大小:114.5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03

上传者:U-5097
论文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_第1页
论文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_第2页
论文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_第3页
论文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_第4页
论文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密级: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Studyonthe mode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学院:经济学院专业班级:经济学1001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冯荣凯(讲师)年月 摘要近年来,产学研合作的地位日显重要,国家愈来愈重视产学研合作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的作用,而作为产学研合作内容方向的指引——产学研合作模式,对于它研究也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产学研合作模式规范了产学研合作、并且直接关乎产学研合作的质量与成果,选择正确的合作模式是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因此,在借鉴了国外优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案例前提下,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现状以及为了适应我国国情所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众多成功案例表明,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自有的年轻动力基础上,吸纳社会闲置资产、企业资金和科研院所的丰富成果,共同助推了三方的协调发展。在国家的“十一五”经济与社会成长规划中,早已把产学研列入重点位置,更是以“增强自立立异能力,排样立异型国家”作为进步方针。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理念、社会进步相辅相成,在人类当代历史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关系,最著名的便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财富积累注入的源源动力。在此,本文仅对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领域取得巨大进步的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加以总结,希望为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发展的研究以及各领域的顺遂合作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以便提升我国产学研合作的高度和深度,进而从根源上增强我国的科技生产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合作模式;高校;对策 AbstractInrecentyears,thestatusofJapaneseresearchcooperationmoreimportant,moreandmoreemphasisontheroleofnationalresearchcooperationforenhancingthecountry'ssoftpower,andasthedirectionCooperativecontentguidelines-CooperativeMode,forwhichstudieshavegraduallycausedwidespreadconcern.CooperativeModestandardizedresearchcooperation,anddirectlyrelatedtothequalityandresultsofresearchcooperation,selectthecorrectmodeofcooperationisthekeytoresearchcooperation,therefore,drawontheresearchstudyabroadexcellentmodelofcooperationpremiseCaseNext,thepaperdiscussesthestatusofresearchandresearchcooperationmodelfromdifferentanglesandinordertoadapttoChina'snationalconditionsputforwardopinionsandsuggestions.ManysuccessstoriesshowthathighereducationplaysinCooperativeModestudyanimportantrole,anditsyoungonitsownpowerbase,attractsocialidleassets,corporatefinanceandwealthofachievementsin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esjointlyboostthetripartitecoordinateddevelopment.Inthe"EleventhFive-Year"planofeconomicandsocialgrowthinthecountry,haslongbeenthefocusoftheresearchincludedtheposition,evenbasedon"enhancedindependentinnovationcapability,nestingstandshapedcountry"asaprogressiveapproach.Collaborationwithuniversitiesandresearchphilosophy,complementarysocialprogressinhumanrelationsformedthethreepillarsofcontemporaryhistory,themostfamousisthedevelopmentofnaturalsciencetohumanwealthaccumulationinjectedstreamofpower.Inthispaperonlymadegreatprogressexcellentexperienceofdevelopedcountriesinthefieldofresearchcooperationmodeltosummarize,IhopeourmodestcontributiontothestudyoftheCooperativeModesuccessinresearchanddevelopmentaswellascooperationinvariousfields,inordertoincreasetheheightanddepthofresearchcooperation,andfurtherenhanceChina'stechnologicalproductivityandoverallcompetitivenessofinternationalroots.Keyword:Cooperative;Cooperationmodel;Universities;CountermeasureV 目录第1章绪论11.1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1本文的研究背景11.1.2本文的研究目的11.1.3本文的研究意义11.2简述国内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模式现状21.2.1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21.2.2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机制31.2.3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现状41.2.4本文的创新之处4第2章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历程和现状52.1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出现52.2图解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52.3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发展态势52.3.1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62.3.2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日益成为各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62.3.3市场机制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62.3.4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开始着眼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62.4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6第3章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发展历程之镜鉴83.1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滥觞83.1.1莫里尔法案——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发端83.1.2合作教育计划——美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兴起83.1.3科学园——美国产学研合作的繁荣83.2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其它发达国家的运用和发展93.2.1日本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93.2.2英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93.3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成功经验借鉴10第4章产学研合作研究模式多样化重要意义及对策12V 4.1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24.1.1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形成124.1.2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内涵124.1.3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124.2对于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建议(宏观层面)134.2.1运用科技计划手段对产学研合作给予直接支持134.2.2推动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34.2.3以立法形式奠定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基础134.2.4建立和完善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144.3对于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建议(微观层面)144.3.1进一步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144.3.2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144.3.3加大政府资源配置引导和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144.3.4加快建设面向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15第5章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9V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1章绪论1.1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本文的研究背景在当代波诡云谲的世界经济中,科技在众多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因素中逐渐脱颖而出,地位越发重要,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发展更是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挑战的一把利刃。在国家的“十一五”经济与社会成长规划中,早已把产学研列入重点位置,更是以“增强自立立异能力,排样立异型国家”作为进步方针。产学研合作与大学理念、社会进步相辅相成,在人类当代历史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关系,最著名的便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人类财富积累注入的源源动力。寻根溯源,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早已悄然崛起,逐步成为国家屹立世界之林的中流砥柱。作为最先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国家,美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如今已是傲视全球,国家的扶植为产学研提供土壤,产学研为国家发展盛产丰硕的果实,一个巨大的良性循环网络已覆盖美国的领土和历史。这种成功的香气逐渐飘向其他的发达国家,之后的英、德、日等国家也纷纷效仿与借鉴,从而一个个经济帝国拔地而起。1.1.2本文的研究目的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性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触角也早已深入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之中,而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固有桎梏,侵犯部分阶级利益,甚至会颠覆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在此,本文仅对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领域取得巨大进步的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加以总结,希望为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发展的研究以及各领域的顺遂合作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以便提升我国产学研合作的高度和深度,进而从根源上增强我国的科技生产力和国际综合竞争力。1.1.3本文的研究意义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也要改变以往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转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实践能力,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将理论根植实践,实践衍生新的理论,将学校的研究成果与企业雄厚的经济优势、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众多成功案例表明,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在自有的年轻动力基础上,吸纳社会闲置资产、企业资金和科研院所的丰富成果,共同助推了三方的协调发展。微观层面:此微观意义的着力点在于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过程中从企业和科研院所得到的资源和创新思维。首先,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有利于学校改变以往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校明确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向和定位,捋顺办学思路;其次,对于高校来讲,有利于深化自我认知,通过反省和借鉴为内部的管理体制作以反馈,规范整合,调整学校不合理的结构和制度改革。宏观层面: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宏观方向成就主要体现在此举不仅更好的改善和塑造学校,同时也将教育、生产和科研三合一体,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途径可以使三者规范运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1.2简述国内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模式现状1.2.1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相关概念界定:产学研合作,是联合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类技术创新主体为了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逐步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2)理论基础: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既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内部转移,也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移。在高校、企业、政府等不同的主体进行产学研合作时,由于各自的利益出发点的不同,存在着大量复杂的冲突,专家们将冲突分析理论用于产学研合作分析,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冲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最可能直接出售科研成果,并希望企业采取参与合作研究的行动,而政府的选择是“支持”。之后有专家学者在产学研三个创新主体的基础上,加入了政府、中介机构、市场三个元素,阐述了产学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研合作的“钻石琥珀模型”。以上便可作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1.2.2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机制表1—1国外优秀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特点国家模式硅谷模式筑波模式剑桥模式特点政府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投资政府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投资政府鼓励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投资大学与企业展开密切合作研究建立大学与企业开展共同研究的制度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并使之通过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来提高经济竞争力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政府法案支持产学研的合作完善政府对科学研究的政策地区已经形成一种深厚的创新文化创办中介机构,促进大学科研成果产品化表1—2中国优秀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特点国家模式新竹科技园中关村特点选址十分恰当具有极大的区位资源优势规划科学合理政府的积极支持管理规范有序积极的制度保障政策相当优惠合适的成长道路投资环境良好政府大力资金支持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2.3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现状从我国来看,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有关产学研合作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一批从事科学学与科学管理研究的学者,对产学研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国内学者的著述中,影响最大且具开拓性的当属浙江大学徐辉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1990)。该书从大学和工业关系的历史演变以及当今世界各国大学与工业关系的现状出发,以典型的材料为依据,对大学与工业的关系问题,全面地、系统地进行了考察和分析,介绍了对这一问题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发展大学与工业关系的丰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1999年山东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教授编著的著作《大学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该书通过分析现代高等教育、高新科技产业、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是现代大学本质规律的体现,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科技、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较之上面的两部著作讨论产学研合作更为集中的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鄢祖林著的《新技术开发区域科技企业孵化器》(1991)和四川工业学院(现西华大学)高教所李方葛和绍森编著的《产学研合作概论》(1995)。到目前为止,研究产学研的论文不断增加,这些论文大多侧重于对国外产学研合作的经验介绍,进行深刻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1.2.4本文的创新之处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并通过对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机制是创新的系统这几方面的研究,加深了对产学研合作的本质理解,为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其选择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分类整理,提出了以上关于我国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2章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历程和现状2.1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出现改革开放以后,为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精神的号召,产学研合作逐渐攻破技术难关,实现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生产力的重要使命。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实践才稍稍起步,基本上与市场经济的转轨同一步伐。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全国各地方、各部门都积极结合当地实际着手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及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并逐步形成深层次,多样化,全方位的立体结构,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2.2图解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图2-1-发展历程示意图2.3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2.3.1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一是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等;二是《规划纲要》提出要制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如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是政府科技资源配置开始向支持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方向倾斜,如“十一五”期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把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作为计划实施的重要方式;四是各地方积极制定促进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有关政策措施。2.3.2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日益成为各创新主体的内在需求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必须依靠大学和科研机构解决发展中的技术支撑问题。大学和科研机构在改革中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科研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从产业发展中选择研究方向,验证研发成就的需求日益强烈。2.3.3市场机制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驱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关键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从自身发展要求出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选择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协议,协商利益分配。2.3.4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开始着眼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一是在产业领域内以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开始出现,如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清华大学等几家单位组成的新一代煤化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二是跨行业、跨领域集成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开始出现。三是围绕产业新兴技术及标准的研发与应用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2.4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产学研合作模式日益多样化并且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和任务,产学研在科技生产力中的地位也愈加重要,由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设计到社会的不同领域、行业和相关部门,三者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三者的利益索求和房展方向也不尽相同,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矛盾。目前在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下: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1)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内部机制问题(1)合作的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究其原因是因为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各方处于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不一样,故使得合作各方动力不足、活力不强;(2)合作各方管理体制不健全。产学研合作各方在管理体制上仍然是条块分割,自成体制,各自为政;(3)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由于产、学、研合作各方各自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领域,因此对待合作利益的分配、各方所持的目标值不同,常常产生矛盾。2)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外部条件问题(1)合作信息不畅通;(2)合作资金不充足;(3)合作所需政策法规不到位。综上所述,其实产学研的各个方面既有其优势但之间也有避免不了的利益冲突,除了上述所做总结之外,也有专家指出政府未能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地位表现不够明显、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中介机构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等系列问题,总之关于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虽意义重大,却步履沉重,仍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和解决。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3章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发展历程之镜鉴3.1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滥觞3.1.1莫里尔法案——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发端为了使教育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国会于1862年颁布了旨在促进美国农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莫里尔法案》(MorrillAct)。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依照每州参加国会的议员人数每人拨给3万英亩土地,并将这些赠地所得的收益在每州至少资助开办一所农工学院(又称“赠地学院”)。3.1.2合作教育计划——美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兴起美国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下面以美国东北大学为例,对美国合作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对我国合作教育的开展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有所借鉴。1.美国东北大学的合作教育计划及其实践在东北大学,参加合作教育计划的学生,需要在学期前进行注册。注册成功之后,学校会安排一系列的合作教育预备课程,包括职业探索、简历写作、面试技巧、工作礼仪、职业目标设定以及职业期待等。东北大学合作教育计划的时间安排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选择的多样性,东北大学将学制分为四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2.东北大学合作教育计划的特征1)以职业为导向2)全职工作3)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机构4)注重学生的反馈3.1.3科学园——美国产学研合作的繁荣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特尔曼教授创建斯坦福大学科学园为标志,美国产学研合作开始进入相对成熟和繁荣的时期。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3.2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其它发达国家的运用和发展3.2.1日本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日本大学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潜力,社会各界对产学合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并实行了多样合作形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在日本主要有三大方式:第一:共同研究。过去由于制度的限制,日本国立大学与民间极难开展合作。第二:委托研究。这种形式是指企业和中央其他政府部门委托国立大学进行某项研究,接受委托的大学使用企业等部门提供的经费开展研究,向企业等部门提供科研成果,以此协助民间企业等部门的研究开发。第三:教育捐赠的财会制度。日本国立大学等属于国家机构,在收支等财政方面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规定,国家统管得很严。而有关教育捐赠的财务规定,受赠国立大学可以灵活使用这些捐赠,开展研究活动、国际交流或用于学生的奖学金。表3-1日本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发展历程简表1983年国立大学和民间企业研究人员可以共同开展合作文部省1987年共同研究中心文部省1995年特殊法人等部门有效利用政府资金开展基础研究文部省1996年调查研究合作人员会议文部省1996年《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国会1997年放宽了对国立、公立大学教师到企业兼职的法律限制国会1998年产业技术孵化中心文部省1998年《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和《研究交流促进法》国会3.2.2英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英国和我国同属单一制国家,与联邦制的美国相比,英国的各项制度在很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多方面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更大。英国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中被赶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学术界素有从事纯理论研究的传统,因而其科研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从1975年开始,英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加强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先后实施了多个旨在鼓励科技界与产业部门合作的计划,它们是:联系计划、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1.联系计划联系计划始于1986年,是英国首相直属的科学技术办公室主持的。该计划是英国政府促进科学界和企业界在产品预研阶段合作的主要措施,它通过政府的研发基金来调节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行为。2.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KTP)是英国贸易与工业部从1923年夏季开始设立的,它是由教研公司计划(TCS)和院校与企业界的合作伙伴计划(CBP)合并而来。3.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联系计划和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是政府组织和实施的,而法拉第合作伙伴倡议则是由民间组织推动的。3.3国外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成功经验借鉴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发现,政府在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上表现出趋同的特征。一是重视法规制度建设。二是政府给予直接支持。三是各国政府都很关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试图建立起合作的政府-企业伙伴关系。四是营造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由于宏观管理体制、政策形成机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各国在其产学研合作政策形成、政策手段、资助重点、合作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色。1.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手段不少国家都设立了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的计划,对促进产学研的互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现行国家科技计划虽然可以支持产学研联合申报的项目,但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产学研合作的需要,原因是现行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定位决定了它必须强调国家目标,偏重于技术导向。2.制订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措施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2~2016年)》以及配套措施对促进产学研结合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需要通过制订实施细则加以落实。当前,应抓紧制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财税、政府采购、金融、知识产权和人才激励等政策的实施细则,以把产学研合作向纵深方向推进。3.明确合作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开展合作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校与企业界合作、联合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合作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训练,它具有与非合作教育相同的学术目标和学位要求,不存在教育层次低的问题,我们应该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毕业生就业能力作为合作教育自身的一个主要目的,明确合作教育的发展方向,才能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4章产学研合作研究模式多样化重要意义及对策4.1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是党中央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这既对产学研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内涵。4.1.1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形成产学研合作的本质,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以1995年和26年两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为标志,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先后经历了从“产学研联合”到“产学研结合”,再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产学研联合。第二阶段是产学研结合。第三阶段是以企业为主体和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结合。4.1.2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的内涵现阶段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体系的主要内涵和特征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政府起主导作用。4.1.3中国特色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呈现出层次不断提高、形式不断创新等新特征,合作的取向更加市场化,合作的路径更加多样化。目前,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共同建立研发平台、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校地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1.联合开展科技攻关;2.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园区;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3.共同建立研发平台;4.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5.校地合作;6.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2对于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建议(宏观层面)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随后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2~2006年)》明确提出,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我们在按照国别对大量与产学研合作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科技计划、合作组织、合作目标、合作政策、合作立法、合作宏观协调机制等六个方面客观地总结主要发达国家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做法经验,并提出了对于促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几点启示,以寻求破解我国产学研结合难题的药方。4.2.1运用科技计划手段对产学研合作给予直接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是各自具有不同优势的利益主体,产学研合作被认为是自主选择的结果。然而,当产学研合作投入或风险巨大,或者说合作项目属于具有强外部性的共性技术领域时,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以补偿创新的风险就十分必要。4.2.2推动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产学研合作本质上是基于产业界、学术界的内在需求形成的合作关系,其基本表现形式为合作网络或产业研发联盟。在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自发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或产业研发联盟逐步形成,政府通过引导和支持的方式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也在通过计划等方式推动合作网络或产业研发联盟的形成。4.2.3以立法形式奠定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基础制度建设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首要前提。为了给产学研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世界主要国家均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法规。美国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立法最完善的国家。《拜杜法》(1987)规定,联邦政府资助取得的研究成果归承担单位所有;承担单位可以专有或者非专有方式授权给企业,进行技术转移;研发成果的运用必须符合美国企业优先选择等等。4.2.4建立和完善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体系主要国家在法律框架下采用了相应的政策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开展。一是产学研合作投入政策。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各国均在不同程度上纷纷加大对研发投入的力度,并通过科技计划有针对性地支持产学研合作活动。二是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财税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是政府支持研发活动开展的重要杠杆,近年来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也越来越倾向于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的活动。三是促进人员流动政策。4.3对于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建议(微观层面)4.3.1进一步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一是鼓励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鼓励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组织模式。二是调整和完善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评价考核政策,引导其建立鼓励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的内部评价考核体系。三是鼓励和推动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自己的研发支撑体系。四是适应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创新需要,完善现行有关管理制度。4.3.2创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国家科技计划实施方式,选择若干重点领域,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产业技术创新链建设试点,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形成,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4.3.3加大政府资源配置引导和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的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力度,运用多种投入方式积极引导产学研有机结合。二是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产学研结合引导基金。三是加强对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引导,完善产学研结合获取国家项目支持的审核机制。四是发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4.3.4加快建设面向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加快为成果转化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缩短科研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距离。三是加快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信息开发服务。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5章结论产学研合作,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推广应用,促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经之路,是“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其发展目标是以大学为研究中心,从而建立起各学科研究开发、生产与经营系统,达到互相调节、共同发展的目的。本文在对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阐述的基础上,旨在阐明以下观点:1.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来看,产学研合作既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也是发达国家成功的模式,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高等学校面临着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大变革的时期,高等教育面临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多重挑战,为社会提供适应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以科学技术和技术咨询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2.在以高等学校为中心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各合作方合作的主体目标是不同的,有以完成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教学主导型模式;有以完成合作科技开发为重点的科研主导型模式;有以围绕产业建设和发展为中心的产业主导型模式。这些模式发展的方向应是以全面综合发展为目标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即综合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定往往因学校的类别、规模、性质的不同,因地区经济发展区域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等不同表现出形式多样的实践模式,这些实践模式均从不同侧面推进产学研模式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本文通过规范分析法、文献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将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系统分析产学研合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和本人能力的不足,本篇论文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有些问题没有能够继续地深入下去。故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从一些新的视角或研究方法来研究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模式,寻找一些合适的案例来论证理论的可行性。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1]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扩散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3(7):74-76[2]王艳,曾刚,王灏.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9(7):4-7[3]曾德明,何银芳,彭盾.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产掌研系统中知识转移障碍研究[J].软科学,29(7):1-5[4]杨东升,张永安.冲突分析理论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应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7(12):134-137[5]倪明.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模式的拓展—科技创新供需网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9(7):1-3[6]张永安,张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系统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8(4):7-73[7]陈士俊,柳洲.产学研合作的“钻石琥珀模型”及其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8(2):14-18[8]毛钟红,余国杨.高校产学研模式及实践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9(7):25-251[9]孙刚.国内外产学研联盟模式探究[J].29(7):53-56[1]王伟.安徽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析[J].安徽科技,29(6):37-38[11]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2]坛,28(5):37-4[12]张玉强,宁凌.政府介入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9(6):53-55[13]王娟茹,潘杰义.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2(2):25-27[14]谢科范,陈云,董芹芹.我国产学研结合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8(2):38-41[15]陈晓梅.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9(4):188-191[16]刘光辉,后小仙.区域产学研联盟模式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经济,29(7):78-8[17]申学武.高校产学研联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最优化模式构想[J].科技进步与对策,21(12):11-111[18]陈立泰,林川.政府在产学研联盟中的角色及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9(7):123-125[19]邵任薇,彭未名.产学研结合中政府的作用及策略选择[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9(6):46-5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2]朱彦龙,吴楠,许哲军.新形势下产学研结合机制探讨[J].研究发展与管理,25(1):115-118[21]丁荣贵,孙涛.政府投资产学研合作项目治理方式研究框架[J].中国软科学,28(9):11-111[22]刘玲令,李光辉,周知进.官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9(6):156-158[23]杨友文,叶敏.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2(8):81-84[24]周国红,陆立军.产学研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研究—基于1639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5(1):64-68[25]马俊如.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探讨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J].中国软科学,25(7):4-6[26]马宁.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中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6(1):89-93[27]李国光.论产学研结合的核心主体[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5):7-8[28]王辉,张小菁.湖南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需求的实证研究[J].29(7):91-93[29]王开胜等.地方政府产学研合作基金及其对产学研合作的推动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4(7):36-38[3]胡恩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2(2):54-57[31]辛斐斐.产学研结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镇江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9(7):29-511[32]陈立泰,叶长华.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9(6):166-168[33]朱建设.知识经济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2(6):39-41[34]李敬波.论“官产学研金”联合促进中国技术创新[J].北方经贸,25(3):23-24[35]刘旭东,赵娟.产学研战略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J].太原科技,29(4):22-24[36]易玉,刘祎楠.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9(7):7-1[37]郑丽华.产学研结合机制创新的应对策略[J].北方经贸,29(8):52-54[38]王毅,吴贵生.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21(11):114-121[39]林莉,郑旭,葛继平.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9(5):39-43[4]冯峰,王亮.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培育机制分析—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J].中国软科学,28(11):82-8719 沈阳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冯荣凯老师、我的各位任课老师以及我的辅导员崔忠平老师,从我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到最终定稿,各位老师都给予了我精心细致的指导。经济学院的各位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由衷的钦佩,同时也使我受益终生。感谢本文写作过程中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的作者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深入研究,为本文中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并给本文带来了创新性思路。同时,感谢大学期间所有同学在论文的成文过程中给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他们伴我一起度过四年难忘的学习时光。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大学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经济学院的各位老师。“沐师恩,永难忘”,学生唯有今后加倍努力才不会辜负老师们的栽培之恩。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老师。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