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 证

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 证

ID:19534370

大小:674.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03

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 证_第1页
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 证_第2页
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 证_第3页
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 证_第4页
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 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 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1/7/5中医内科学第四节颤证2021/7/5中医内科学学习提纲2021/7/5中医内科学1.颤证的定义是什么?其范围主要包括现代医学的哪一类疾病?2.病位在哪。病性是什么?3.颤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哪几类?4.颤证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是什么?5.颤证的常见证型有哪些?如何辨证论治?6.颤证的调摄需注意哪些内容?7.近年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有何进展?2021/7/5中医内科学概念2021/7/5中医内科学定义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

2、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2021/7/5中医内科学源流《内经》对本病已有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掉”字,即含震颤之义。《素问·脉要精微论》有“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之论,《素问·五常政大论》又有“其病摇动”、“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等描述,阐述了本病以肢体摇动为其主要症状,属风象,与肝、肾有关,为后世对颤证的认识奠定了基础。2021/7/5中医内科学明代楼英《医学纲目·颤振》说:“颤,摇也;振,动也。风火

3、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瘛疲,其势为缓。”还指出:“风颤者,以风人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面摇,手足颤掉也”,“此证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也。”肯定了《内经》肝风内动的观点,扩充了病因病机内容,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痰均可作为病因而生风致颤,并指出本病与瘛疚有别。王肯堂《证治准绳·颤振》进而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老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病之轻者,或可用补金平木、清痰调气之法,在人自斟酌之。中风手足弹拽,星附散、独

4、活散、金牙酒,无热者宜之;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气虚而振,参术汤补之;心虚而振,补心丸养之;夹痰,导痰汤加竹沥;老人战振,宜定振丸。”中肯地论述了本病的发病特点、预后和治疗。2021/7/5中医内科学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又提出气虚、血虚均可引起颤证,治法为“气虚颤振,用参术汤”,“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此外又指出:“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治法宜“清上补下”。至今上述治法仍有临床价值。迨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颤振》在系统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I临床实践,对

5、颤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其预后有了较全面的阐述,认为本病多因风、火、痰、瘀、虚所致,并载列相应的治疗方药十余首,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认识日趋充实。2021/7/5中医内科学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小脑病变的姿位性震颤、特发性震颤、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凡具有颤证临床特征的锥体外系疾病和某些代谢性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范围2021/7/5中医内科学诊查要点2021/7/5中医内科学诊断依据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

6、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于脑部病变。2021/7/5中医内科学病证鉴别颤证与瘛疚的鉴别瘛疚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2021/7/5中医内科学相关

7、检查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因脑部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眼底角膜色素环(K—F环)检查,血铜、尿铜的测定和肝功能的检查,有助于因铜代谢异常性疾病引起颤证的诊断;检测T3、T4及甲状腺机能,有助于内分泌疾病的诊断。2021/7/5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2021/7/5中医内科学辨证要点颤证首先要辨清标本虚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病之本,属虚;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多为病之标,属实。一般震颤较剧,肢体僵硬,烦躁不宁,胸闷体胖,遇郁怒而发者,多为实证;颤抖无力,缠绵难愈,腰膝酸软,体瘦眩晕,遇烦劳而加重者,多为虚证。

8、但病久常标本虚实夹杂,临证需仔细辨别其主次偏重。2021/7/5中医内科学治疗原则本病的初期,本虚之象并不明显,常见风火相煽、痰热壅阻之标实证,治疗当以清热、化痰、熄风为主;病程较长,年老体弱,其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本虚之象逐渐突出,治疗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