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九单元第33讲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九单元第33讲

ID:1952431

大小:186.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3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九单元第33讲_第1页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九单元第33讲_第2页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九单元第33讲_第3页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九单元第33讲_第4页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九单元第33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九单元第33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第33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知能达标训练真题演练1.(2011·海南单科)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解析 南极冰藻由硅藻等多种藻类植物组成,故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磷虾数量减少,必将导致企鹅数量减少;-2~2

2、℃范围内,随环境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 A2.(2011·全国)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解析 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所有的群落都具有。如草坪中地表动物和植被栖息动物的分布均属于分层现象。答案 A3.(2011·山东基本能力)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共生关系的是A.亲鸟

3、与其雏鸟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C.北极熊与海豹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11解析 亲鸟与其雏鸟间的关系是种内关系;豆科植物与链球菌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没有构成共生关系;北极熊与海豹之间为种间关系,但二者也没有构成共生关系;牛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与牛之间构成了共生关系,牛为这些细菌提供栖息的场所和营养物质,而这些细菌帮助牛消化摄取胃中的纤维素。答案 D4.(2011·安徽理综)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旅游可能使岛

4、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解析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该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其最初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旅游时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该岛屿上发生的初生演替为漫长的演替过程。答案 B5.(2011·海南单科)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解析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在不断变化,故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次生演替的速度较

5、初生演替的快;包括围湖造田在内的人类活动均影响群落的演替过程。答案 D6.(2010·重庆理综)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1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ml,则第4

6、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________代表的类似。解析 (1)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由甲种与乙种动物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推知甲与乙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时,乙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应该是C,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

7、密度为=30只/mL。(2)①两种鱼分别分布在同一河流底部的不同位置,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这两种鱼属于“共存发展”的竞争关系,其种群数量变化应呈现“S”型曲线,但底栖鱼类处于较高营养级,其种间关系类似图中曲线D和E。②玻璃温室中的这两种食物相同的传粉昆虫,属于“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其种间关系类似图中的B和F。答案 (1)出生率 死亡率(两答案位置可互换)30只/mL (2)①D和E 水平 ②B和F11限时检测(限时45分钟 满分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