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97567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7
《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届高考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h二教u育资源T网g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田庄经济的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选自《淮南子》大意是:一个人用耒耕地(手握着耒,脚踩着耒下端横绑的短木,把耒尖插入土中,翻动土层)
2、不超过十亩。“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选自《汉书》记述魏国政治家李悝所说,大意是:现在一个带着五口人的户主,种地百亩,一年的收成是一亩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材料反映了农业生产力得到较大提高,根据选项可以分析出原因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第③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第④项田庄经济的发展出现在汉代。 2.(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
3、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
4、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贴。 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 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
5、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8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6分)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4分)。 【解析】本题设4问,第1问根据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
6、贴材料,根据阅读、理解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材料二共4句话,逐一分析、判别。“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一问需要思路开阔,属于稍难题。第3问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也需要紧密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出答案。这几个问题对同学的材料把握能力都要求较高。“对欧洲带来的影响”可以按照材料概括出来的内容一一回答。 第4问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主要是要求联系到铁器、牛耕推广后封建生产关系出现这一结论上。欧洲农业革命主要指是农业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 【答案】(20分) (1)农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分)
7、(2)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2分)因为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2分)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 中国经济中国经济高考历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