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87662
大小:7.10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8-10-02
《肝豆状核变性_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例讨论患者男,22岁,以“写字潦草进行性加重12月,言语不清进行性加重8月”为主诉于2015年1月14日入院。入院12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长时间写字后出现字迹潦草,尚能辨认,未在意,8月前家人发现其言语含糊,但尚能听清,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3月前发现写字时间较长时字迹潦草较前明显,且字体变小,现言语明显含糊不清,家人有时难以分辨,且近期偶有双下肢强力运动时出现肌束颤动,今为求诊治来我院,门诊行头颅MRI示:脑桥、中脑、双侧壳核长T2信号,遂收住我科。病例讨论病例讨论入院查体:BP110/68mmHg,心、肺、腹检查无明显异常。
2、双眼角膜边缘色素沉积环。神经系统专科检查:神志清,构音障碍,高级智能活动基本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眼裂、鼻唇沟对称,声音无嘶哑,饮水无呛咳,吞咽无困难,咽反射存在,伸舌居中,舌肌震颤。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小写征阳性,指鼻试验准,跟膝胫试验稳,Romberg征阴性。双侧感觉检查无异常。双侧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反射阴性。颈软,Kernig征阴性,Brudzinski征阴性。病例讨论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眼底照相示角膜K-F环,铜蓝蛋白:6.9mg/dL(15.0-30.0mg/dL),2
3、4小时尿铜含量:215.6ug/24尿(15.0-60.0)。肝胆胰脾彩超:肝实质结构增粗,门静脉稍宽(13mm),胆囊壁毛糙。肝功能:总胆红素19.0umol/L;直接胆红素6.8umol/L;间接胆红素12.2umol/L;总蛋白63.6g/L;白蛋白42.1g/L;球蛋白21.5g/L;白球比1.96;谷丙转氨酶12U/L;谷草转氨酶17U/L;谷草/谷丙1.42。行“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诊断,给予青霉胺片驱铜治疗1月后,言语较前清晰,写字潦草较前改善,结合患者及直系亲属肝豆状核变性基因检测结果明确诊断。肝豆状核变性(HL
4、D)威尔逊病(WD)概述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又名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引致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蓄积于体内的铜离子在肝、脑、肾、角膜等处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肾损害及角膜色素(Kayser-Flescherring,K-F)
5、环等。我国较多见,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疗的神经遗传病之一。病因及发病机制WD基因ATP7B定位于13q14.3,80kb,21外显子/20内含子,1411aa,细胞膜铜转运P型-ATP酶。迄今为止,WD基因突变类型超过200种,其中大多数是错义突变或无义突变,其中东方人群的突变热区为8号外显子,主要是Arg778Leu和Arg778Gly;而西方人的突变热区是14号外显子,为His1069Gln。病因及发病机制WD蛋白是重金属转运P型-ATP酶家族中的一员,具有高度的进化保守性,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肾脏中,主要功能是铜转运,部分或全
6、部功能丧失,不能将多余铜离子从细胞内转运出去,使铜离子在特定器官和组织沉积致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肝细胞高尔基复合体铜蓝蛋白脑、肾、角膜铜与白蛋白结合经P型铜转运ATP酶入血与α2球蛋白结合病理肝脏:外表及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结节或假小叶,颇似坏死后肝硬化,肝细胞脂肪变性,含铜颗粒。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线粒体致密、线粒体嵴消失及粗面内质网断裂等。病理脑:主要累及纹状体的壳核和苍白球。并可广泛累及大脑的灰质和白质、尾状核、丘脑、小脑及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形态学:大脑半球有不同程度萎缩,壳核和苍白球的体积缩小,软化及空腔形成。组织
7、学:病变部位的神经细胞数目减少、退变、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大量增生、体积增大,严重者可见继发性脱髓鞘反应。病理角膜:角膜边缘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质内可见棕黄色细小铜颗粒沉积,严重者角膜中央区及间质细胞中也可见到。临床表现按临床症状可分为肝型、脑型、其他类型及混合型。临床表现本病大多在10-25岁间出现症状,男稍多于女,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一般病起缓渐,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肝型:肝病首发,平均年龄为11.4岁;脑型:脑症状首发。平均年龄18.9岁;精神型:平均年龄20-25岁;晚发型在40-60岁发病。其他:少数病例以急性溶血性贫血、
8、皮下出血、软骨病、关节炎、肌痛、皮肤色素沉着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肝脏症状:大约80%患者发生肝脏症状,尤其是亚洲患者。儿童期患者常以肝病为首发症状,成人患者可追索到“肝炎”病史。开始常出现非特异性慢性肝损害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发热等。以后渐可出现肝区痛、肝脏肿大、质较硬而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