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慢性腰肌劳损课件_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或称“腰背肌筋膜炎”、“功能性腰痛”等。主要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是慢性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有时外伤史不明显,常与职业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病因病机(一)慢性劳损: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这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加之代
2、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日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并剌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腰痛。(二)急性损伤之后未得到及由正确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多次损伤,致使受伤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复。局部存在慢性无菌性炎症,微循环障碍,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症状,受损的肌纤维变性或疤痕化也可剌激或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慢性腰痛。(三)先天性畸形:如隐性骶椎裂使部分肌肉和韧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不对称使两侧腰背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
3、腰背肌代偿性劳损。(四)风寒湿邪侵袭:可妨碍局部气血运行,促使和加速腰背肌肉、筋膜和韧带紧张痉挛而变性,从而引起腰痛。【临床表现】(一)腰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阴雨天气、受风寒影响则症状加重。(二)腰部活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以减轻疼痛。(三)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作痛等症
4、状。【检查】(一)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二)X线检查: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以及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的特点,本病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应与以下病症鉴别:(一)增生性脊柱炎:腰痛主要表现为休息痛,即夜间、清晨腰痛明显,而起床活动后腰痛减轻。脊柱可有叩击痛。X线检查可见腰椎骨钙质沉着和椎体边缘增生骨赘。(二)陈旧性腰椎骨折:有外伤史,不同程度的腰部功
5、能障碍。X线检查可发现椎体压缩或附近骨折。(三)腰椎结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血沉加快,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或椎旁版肿。(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和腱反射异常,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症状。【治疗】(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温经活血,解痉止痛。(二)取穴及部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三)主要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擦法及被动运动。(四)操作方法1.循经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滚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向下施术
6、5-6遍,然后用掌根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2.穴位按压: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按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以酸胀为度。从而达到提高痛阈、解痉止痛的目的。3.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被动运动,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4.活血通络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之目的。最后用桑枝棒拍击腰骶部,结束治疗注意事项(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姿势正确,尽可能变换体位,勿使过度疲劳。(
7、二)宜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他治疗,如湿热敷、熏洗等。(三)加强腰背肌肉锻炼,注意局部保暖,节制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