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70532
大小:427.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02
《20162017学年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萤火虫》课件__(共40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萤 火 虫贾祖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继续学习说明文知识,掌握有关萤火虫的科普知识。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感情。科普宗师——贾祖璋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由于他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所以他自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就开始向报刊投寄科普稿件;到上海
2、商务印书馆和开时书店工作期间,除了编写科学书籍以外,还要忍受着战乱之苦,甚至在日寇的空袭间隙,仍致力于科普创作。新中国成立以后,贾老先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北京科普出版社工作,不料科普出版社在10年“文革”浩劫中被撤销。贾老特别憎恨弄虚作假沽名吊誉的恶劣作风。贾老把它自己后半生的智慧全部贡献给福建的科普事业,坚持科学的人生观,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提高民众的科学与文化素质而努力工作。作者介绍知识链接萤火虫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约54种。小至中型,长而扁平,
3、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和成虫均捕蜗牛和小昆虫为食,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萤火虫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活动参加者宜用电筒照路,避免直照草堆.萤火虫受电筒照射时可能短暂时间停止,反而找不到它们。故事链接囊萤夜读在晋朝时,有家贫学子车胤,每到夏天,为了省下点灯的油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多孔的囊内,利用萤火虫光来看书。最后官拜吏部尚
4、书。以现在的观点看,车胤少年时代必定是一名大“近视”。整体感知提示:本文通过景物描写介绍萤火虫的发祥地,引出幼年在乡间见到萤火虫的情景;介绍了萤火虫从幼虫到蛹到成虫的生长过程;介绍了其发光原理及其作用;最后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初读课文读准下列各字:摇曳(yè) 纳(nà)凉蛋壳(ké) 戳(chuō)穿肺蛭(zhì) 化蛹(yǒng)车胤(yìn) 霓(ní)虹课文结构及内容(1-3段)描写幼时夏夜在乡间所见到的萤火虫,以及与萤火虫有关的游戏。(4-5段)介绍萤火虫的生活史。(6段)介绍萤火的来源。
5、(7段)介绍荧光的作用。(8-9段)由萤火虫写到对故乡的情思。通过阅读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了与萤火虫有关的哪些内容?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些内容?课文首先写了夏夜萤火虫纷飞的美景;其次写了幼时夏夜捉萤火虫的趣事;然后写萤火虫的起源、生活习性、发光原理和萤火的利用;最后由萤火虫联想到自己家乡,引直对家乡的怀念。其中最主要的是写萤火虫的起源、生活习性、发光原理和萤火的利用的情况。1、第一段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语言生动形象。2、其表达效果如何?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3、这样的表达方式称之为什么?这种表
6、达方式称为描写。自主探究4、第二、三段写了夏夜的哪些童年趣事?写了四件小事。①向萤火虫唱儿歌。②用芭蕉扇拍萤火虫。③用脚拖萤火虫划光线。④做萤光小灯笼。写这些事饱含对童年生活的深情,趣味十足;在为种美好的回忆中自然引出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5、作者写这些事的用意是什么?阅读四、五、六、七段回答下列问题6、对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作者持什么观点?这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作者对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体现作者不迷信,科学求实的精神。7、第五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
7、明方法。用“二千”来说明萤火虫的种类之多;用“三四百”来说明其卵的个数;用“二十七八天”来说明其化为幼虫的时间。准确地说明了事物,体现了科学求实精神。8、第六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答:萤火虫发光的原理。9、第七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答:萤光的特点及用途。举例说明的方法。10、综合几段内容,这一部分所用说明顺序是什么?答:逻辑顺序。阅读八、九两段回答问题11、这两段由萤火虫又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这样写的用意何在?答:怀念家乡,关心家乡人民的疾苦。带有浓厚的情感。重点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澄
8、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