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18汉语复数形式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八讲汉语复数形式的发展1、汉语表示复数的词尾产生于唐代,写作“弭”(弥)、“伟”。唐代以前,汉语名词和代词没有数的区别,单数和复数是靠上下文义区别的。唐代,名词和代词开始出现表示复数的词尾,但并不写作“们”,而是写作“弭”(弥)、“伟”。如:我弭当家没处得卢皮遐来。(唐)赵璘《因话录》“我弭”就是“我们”。儿郎伟,重重祝愿,一一夸张。(《司空表圣文集·障车文》)“儿郎伟”就是“儿郎们”。2、宋代写成“门、满、瞒、懑、每、们”等多种形式,写法不规范。如:一任他懑(们)嗔恶(赵长卿《念奴娇小饮江亭有作》)不因你瞒(们)番人在此(南宋周密《齐东野语》)看他们,得人
2、怜(辛弃疾《千年调》)你每(们)都辛苦了(关汉卿《窦娥冤》)秀才们(《齐东野语》)、村夫懑(们)(金《刘知远诸宫调》)姐姐每(们)(关汉卿)元代多作“每”,明代通常作“们”,其他形式大都消失,逐渐规范。3、近代汉语的名、代复数词尾(“们”等)与现代汉语“们”的差异:①近代汉语的“们”亦可表示单数。(元《张协状元》:“我扶你们归去。”《五代史梁史》:“黄巢思量:‘咱每今番下了第,是咱的学问短浅。”拣一个清耿耿明朗朗官人每。②近代汉语的“们”使用范围比现代汉语广。A这(的)/那(的)+们(指示代词后)(金)董解元《西厢记》:“这每取经后不肯随三藏。”1314年《元氏
3、开化寺圣旨碑》:“这的每寺院里。”《元典章·户部》:“俺众人与南人每一处商量来,那的每也则这般说有。”B动物+们、器物+们(指物名词后)《朴通事》:“马们怎么来的迟?”《哨遍三煞》:“椅卓每都出出的走。”C数量名+每1280年《灵仙玉泉寺圣旨碑》:“将一十七个先生每剃了头发,交做了和尚。”4、“们”的来源还不清楚。吕叔湘:以为“弭”“伟”来自“辈”,大概有语源关系。“每”“们”属官话系不同方言。“每”——北方系方言(无鼻音韵尾),“们”——南方系方言(有鼻音韵尾)。梅祖麟:宋、辽对峙,“弭”“伟”发展为“们”是受阿尔泰语(有-n复数词尾)的影响。按:a元代应是受
4、阿尔泰语影响最强的时候,但元代不写作“懑”、“门”,而写作“每”;b北方应是受阿尔泰语影响最强的地域,但北方系方言写作“每”,亦与梅说矛盾。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