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64335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7
《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备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备知识201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备知识第:二教%育资[源U网 现代文阅读必备知识 必备知识一:表现技巧 一般说来,文学作品的表现技巧大致包括四个方面: 一、表现手法 1.象征。通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它包括本体和征体两个方面。能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有深刻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2.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能丰富文章内容。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4.夸张。通过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效果,启发联想,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5.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事物。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即陪衬,用同类事物来衬托;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能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突出人物的思想情感。 6.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烘托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为情节发展营造氛围。 7.托物言志。把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特定事物之中。 8.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新颖性和形象性是想像的基本特征。 9.对比。注重的是相异性。与反衬有相通的地方,常常彼此不分。它能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10、点面结合。“面”是指事物的概貌,“点”
3、是指事物中的典型。它可使文章富有层次感。 11.虚实结合。即寓虚境于实境或化情思为景物。 12.动静结合。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使行文富于变化而不单调。 13.人称变化。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真实亲切,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表达情感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14.物象作用类。勾连上下文的线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实文章内容;烘托人物形象;升华主旨;渲染气氛等。 二、布局谋篇技巧 1.卒章显志。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2.铺垫照应。使情节发展自然。3.伏笔悬念。伏笔能推动文章情节发展,暗示事件的发展方向
4、与结果;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承上启下。5.开门见山。6.贯穿线索7.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7.抑扬。欲扬先抑,也叫先抑后扬,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反之为欲抑先扬。这种方法能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8.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不起眼的人和事,挖掘出大的主题或体现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36502119 1.比喻。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事物,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
5、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以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对偶使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能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9.反复。有气势,增强表达效果,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主旨。 10.用典。即在文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使语言精炼,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达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1.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
7、此而意在彼。表义含而不露、言简意丰。 12.化用。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或句子的某些语素。内容上又富有新意,增强表达效果。 13.引用。可增强文学色彩或说理的可信度。 14.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表示讽刺或强调。 四、表达方式和叙述方法 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描写的技巧,如白描(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借事或借物抒情);议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