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462956
大小:10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02
《浅析就业形势分析学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学位论文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浅析学号:093234320002姓名:薛丹批次:0909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学习中心:广东深圳青年学院奥鹏学习中心[15]VIP专业:行政管理完成日期:2011年9月指导教师:张志红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改革,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致使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数量逐年增加。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许多企业都不断缩小开支,缩减招聘人才的数量,这种情况使得就业问题变的非常严峻。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以深圳为例,对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研究
2、,首先分析了深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深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根源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提高深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对于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家庭教育III目录摘要I引言1(一)问题的提出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一、大学生就业相关理论2(一)就业理论2(二)就业与失业相关问题3二、深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3(一)深圳大学生就业现状3(二)深圳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4三、深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分析5(一)社会原因5(二)高校原因5(三)自身原因5(四)家庭原因6(五)政府原因6四、解
3、决深圳大学生就业难得对策研究7(一)社会方面的对策7(二)高校方面的对策7(三)自身方面的对策8III(四)家庭方面的对策9(五)政府方面的对策9总结10参考文献11III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浅析引言(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增长。然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还存在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都处于不景气状态,导致国内外企业不断缩小开支,缩减招聘人才的数量,这种情况使得就业问题变的非常严峻。在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4、据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611万,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更高达660万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4.,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30万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的不乐观与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十分严峻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23-24。因此,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研究,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深圳高校毕业生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以深圳为例,对该地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主要以针对本科
5、以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展开研究,其它层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亦可以此文作为参考。大学生就业难,既受我国大环境的影响,也受本省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东由于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堪称高等教育大省,高等教育资源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激烈变动,对就业人员也有着诸多的要求,面对就业市场千变万化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已成为当前社会高素质劳动力的主要培养者和提供者,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却常常受到就业单位
6、的怀疑,就业单位认为大学毕业生虽然具有充足的知识,但是缺乏合适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因此,国外就业能力研究对象逐渐转移到高等教育机构和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成为就业能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加拿大会议委员会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沟通、管理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等基本技能;(2)负责、适应性、安全工作等管理技能;(3)参与项目任务的团体技能。美国培训和开发协会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6个类别:(1)基本技能;(2)沟通技能;(3)适应能力;(4)自我发展技能;(5)个体交往技能;(6)影响能力。罗纳尔德和科林认为: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6个
7、方面内容:(1)本质属性;(2)个人品质;(3)基本可转换技能;(4)关键的可转换技能;(5)高水平的可转换技能;(6)资格和教育程度、工作知识背景以及劳动力市场等。我国新成长的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在当前就业职位需求明显减少的形势下,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个人的,也有高校方面的:(1)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自身能力不突出。(2)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进入指导误区。(3)高校培养模式及依靠及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就业
8、能力。在此基础上,多数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