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年简49字结构小考

系年简49字结构小考

ID:19430774

大小:3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6

系年简49字结构小考_第1页
系年简49字结构小考_第2页
系年简49字结构小考_第3页
系年简49字结构小考_第4页
系年简49字结构小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系年简49字结构小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76《繫年》簡49“”字結構小考(首發)偉盈第八章“秦穆公欲與楚人為好,(焉)(脫)(申)公義(儀),囟(使)(歸)求成。秦(焉)【四八】(始)與晉(執)(亂/怨),与(與)楚爲好。【四九】”整理者說:,從行,聲,讀爲“亂”。“執亂”與“爲好”相對,義當近於“執讎”。《國語.越語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韋注:“執,猶結也。”《魯語上》“亂在前矣”,注:“亂,惡也。”是執亂猶云結惡。李學勤主

2、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第156頁注5,中西書局2011年。此說可從。簡93有“”字作,但是簡49的“亂”爲什麼寫作從“行”旁?筆者以爲“行”旁應該是由“”、“”演變而來。《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采風曲目》簡1有一個曲目名“埜(野)又(有)葛”,“葛”字寫作:收稿日期:2015年3月27日發佈日期:2015年3月27日頁碼:7/7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76 中間從“”,是由“”演變而來。三體石經《春秋》僖公人名“介葛

3、盧”之“葛”字作如下之形:  陳劍先生已指出“”,是由“”形中部筆畫斷裂、左右兩筆又引長下垂演變而來。以上參見陳劍:《上博竹書“葛”字小考》,簡帛網,2006年03月10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又載《中國文字研究》第8輯第68~70頁,大象出版社2007年、氏著:《戰國竹書論集》第183-18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此外“葛”還有如下的寫法:(1) (《璽彙》2263)(《璽彙》2264)(2)(《上博(三)·周易》簡43)(3)(《季康子問於孔子》簡8)施謝捷、陳劍先生都已

4、指出“葛”字中間所從與“索/素”字形相近。郭永秉、鄔可晶先生進一步指出:“葛”字作,可能應當跟本文所論“”字聯繫起來考察。“收稿日期:2015年3月27日發佈日期:2015年3月27日頁碼:7/7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76(割)”、“葛”古音全同,甲骨卜辭作爲地名的“(割)”可能當讀爲“葛”,如果上文所論“(割)”字可能兼以“索”旁表音這一點基本符合事實的話,那麼戰國文字及傳抄古文“葛”以“索”爲聲旁也就並不顯得奇怪了。作出這樣的解

5、釋,跟陳劍先生所推測的,“用‘索’、‘艸’兩字會意(‘索’或變作‘素’),從‘可爲繩索之草’的角度來表示‘葛’,或者說由此來‘提示’人們想到‘葛’”的可能性並不互相排斥,也就是說,此字可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會意兼形聲字。當然,事實也許還有另一種可能,即戰國文字和三體石經古文的“葛”字,實爲从“(割)”省聲的一個字,其文字結構類型與从“刪”省聲的“珊”、“姍”、“柵”字非常類似。究竟上述哪一種解釋較合事實,有待進一步研究。郭永秉、鄔可晶:《說“索”、“”》,《出土文獻》第三輯第113頁,中西書局2012年。“索”可作(師克盨蓋,《集成》4468)(師克盨(

6、蓋),《集成》4467),添加“”形筆畫。燕國璽印作(《璽彙》3898)、秦印作(《戰國文字編》388頁)、秦簡作(睡日乙簡一八四·15)、(《睡虎地‧秦律十八種》22)、(,《嶽麓一‧爲吏》六八正叄),將“”筆畫延長爲“冂”形。季旭昇:《說文新證》第517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所以“葛”字(1)形所從的“冂”應該也是“”演變而來。郭永秉、鄔可晶:《說“索”、“”》,《出土文獻》第三輯第103頁注3。“糸”旁兩邊所加的四小斜筆當是裝飾符號,如底下諸字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第261頁,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收稿日期:2015年3月

7、27日發佈日期:2015年3月27日頁碼:7/7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76(2)、(3)形是(1)形的進一步簡省,字形演變與“縈”相似,陳劍先生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說文》小篆“索”作,分析其形爲“从、糸”。此說不可從,施謝捷先生指出,此形“實係古文字中‘索’異構‘’的訛變之形”。施謝捷:《釋“索”》,《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第202頁。也就是“冂”形的裂解。《說文》還有“”字作,所從的“索”旁在“糸”旁兩邊加上兩小斜筆爲飾筆。“胤”字

8、的演變過程與“素/索”、“葛”、“縈”等字相似,其字形如下:  (4)(簋4075)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