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

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

ID:19414381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02

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_第1页
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_第2页
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_第3页
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_第4页
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程砚秋是中国京剧史上举足轻重的表演艺术大师,他所创立的“程派”艺术,半个多世纪以来,风靡海内外,影响了三代人。历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李世济对“程派”的继承与发展卓有成效,人称“新程派”。我最初由“程派”、“程腔”感受“心儿在歌唱”的魅力,到师从李世济,特别是近年来人“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进修,深悟:“程派”是“国粹”中的瑰宝,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一颗明珠,认识它的价值、展示它的风采、研究它的精髓、推动它的前进是“程派”传人义不容辞的天职。因此,写下这篇论文,献给我所爱恋的中国京剧事业。论文分:一、我对《六月雪》的

2、理解;二、“程派”艺术的一个新发展;三、三种趋向三部分。 一、我对《六月雪》的理解                 《六月雪》按京剧的传统,只有“探监”、“法场”两折。程砚秋演出的时候,由罗瘿公参考明传奇《金锁记》为其增益首尾,改为海瑞平反冤狱,窦娥不死。我演全部《六月雪》,走窦天章为女儿雪冤而大团圆的路子。                  一个专家对此向我提出严重抗议,认为程本不足取,那是对关汉卿原著《感天动地窦娥冤》的亵渎,决不能那样搬演。以后倘若演出,只演“坐监”一折足矣。我带着困惑的心情,翻阅《程砚秋文集》里

3、的名文《谈窦娥》,田汉称它“论点精辟”,是程先生的绝笔。文章谈到:“我所演的窦娥,基本上是以关汉卿笔下所创造的典型形象为依据的;她的善良、正直、舍己为人的品质,基本上都是和原著相同的,但是在具体处理上,特别是在这个人物个性的某些具体方面,都有一些不同。……我所演的窦娥和关汉卿笔下的窦娥最大的不同处是:关作窦娥的个性比较更泼辣和外露一些,而我所演的窦娥的个性则是比较端庄和含蓄一些。”                 文章又说:“在人物的身份、成分、相互关系上和情节上也有些差异。”“我所演出的是较多地参考了明传奇《金锁记》

4、中的人物情节的。”但也“没有完全按着传奇的路子。”文章最后申明这样一种观点:“时代是永远在不停地飞跃前进着,人们的观点,对古典戏曲的看法也不断地在提高着,因此我这个戏也需要再继续进行修改。” 程砚秋的“雪冤”本到底传了下来。何以至此,通过对中国文化史的学习,我终于获知其中的堂奥。一是追求“中和”之美的伦理意识与审美趋向成为中国戏曲具有整体性的特色。二是顾及玩味—中国式的鉴赏传统,才能发挥戏曲的审美效应。二者从里到外,使我再演《六月雪》,有了自己的解释。               1.中华审美以“中和”为贵。《礼记中庸

5、》说得最为典型:“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正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这里,“中和”被认做是维系天地万物的根本。千百年来,它自然而全面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天地。中国戏曲尤其受到“中和”论的影响。追求圆满、统一、中正、和谐,是舞台上常见的最高理想。凡走向极端就要死亡,互相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这种观念决定了中国戏曲即使也表现血与火的激烈冲突,最后必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不逾常规、各得其所,成了中国戏曲处理矛盾解决追求和谐的最根本的“程式”。特别是在这种“程式”的进行中,节制悲苦

6、,向欢乐倾斜,正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一样,虽写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关键却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对人生的美好祝愿,赢得了全民族的喝彩。               “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在中国戏曲尤其京剧舞台上已经根深蒂固。梅兰芳大师谈一出历经三灾六难“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时,曾这样无可奈何地说道:“这种熟套,实在腻味极了。为什么从前老打不破这个套子呢?观众的好恶力量是相当大的。我的观众就常对我说:‘我们花钱听戏,目的是为找乐子来的。不管这出戏在进行的过程当中,是怎么样的险恶,都不要紧。到了

7、剧终总想看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把刚才满腹的愤慨不平,都可以发泄出来,回家睡觉,也能安甜,要不然,戏是看得过瘾了,这一肚子的闷气带回家去,是睡不着觉的。花钱买一个不睡觉,这又图什么呢?‘这些话也不能说他们一点都没有理由。在当时恐怕大多数的观众都有这样的心理。”(《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第三章)               2.艺术家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了美的欣赏者。中国古代久有以“玩味”式的鉴赏研读艺术作品的传统。齐梁时代,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诗歌的“滋味”说,主张真正的美感常由品味而得。京剧更是集“品味”之大成的综

8、合艺术。“味儿”一直成为京剧艺术家终生奋斗的最佳境界。唯有在观众群中产生强烈的反馈,使人品出“味儿”来、晶出“味外之旨”来,这部戏文才发挥了审美效应,演出才算取得成功。这时候,我读到了梅兰芳先生的《追忆砚秋同志的艺术生活》(《梅兰芳文集》246页)“我认为对于窦娥的舍己为人的传统美德,砚秋的表演和关氏原著是一致的,这是窦娥这个角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