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97680
大小:18.9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1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是一个倾向于叙述性质的课程体系,既有高度浓缩的基础理论,又有实践性很强的操作工艺技术。机械类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该课程是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类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转向专业课学习的桥梁,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内容头绪多、原理规律多、概念定义多、理论计算少。另外,该课程也是一门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约占48学时。因此,摆在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是怎样利用有限的学时和条件,组织和协调好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配合,使学生尽可能掌握、理解该课程内容
2、,进一步探讨如何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训练他们系统掌握工程材料综合运用能力,使该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融为一体。1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现状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以培养机械工程师为目的[1]。机械工程师培养的侧重点是能够正确选材、用材,并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制订工艺路线,需要的是工程设计与制造紧密相关的材料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即了解材料在加工成形和使用过程中的特点,把握材料的本质。因此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必须符合机械工程师实际工作需要,要学以致用,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之处[2]。对于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活动,多联盟数学校安排在第三学
3、期进行,授课对象正处于开始专业基础课的学习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和机械加工制造工艺的感性知识,因此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时感到茫然,学习欲望不强烈。另外,该课程繁杂、枯燥、抽象、灵活的特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灵活运用能力。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掌握能力均不太适应,往往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明显,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近几年,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压缩课时,而教学内容有增无减。因此,为了完成教学工作,大多数课堂教学仍以灌输知识为主,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按规定学时把所有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偏重课程知识、内容孤立传授,而对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
4、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训练。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率不高,直接表现为课程结业的考试成绩偏低。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但目前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实验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即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按部就班操作即可得到实验结果,几乎不需要思考,因此学生对实验课的投入不够,缺乏兴趣。另外,许多院校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逐年增多,而实验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和购置;因课时限制,学生不能独立地对设备进行操作;学生提前没有预习实验教材,进入实验室不知道怎样动手操作,只能顺应实验指导教
5、师的预设轨道完成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心策划教学实施方案,显著提升教学效果教学实施方案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精心策划实施好每堂课的教学活动也是对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如前所述,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点较琐碎,要做到理清思路,教会学生善于归纳、提取和浓缩知识要点,如对概念、材料种类、热处理工艺、材料性能等相近或相反不容易区分、识记、掌握的内容,可以通过类比法进行讲解。例如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等,可通过比较它们的成分、组织形态和性能来区分理解。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有时候略显枯燥和干涩,可以适时引用现实中的实例活跃课
6、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切入点,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以主线为主导,引领贯穿教学内容理想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将教学中的各种任务、层次、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一个不断认识和逐步提高的过程。本课程知识点众多,分散而且抽象,知识点之间表面的逻辑关系不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如果紧抓课程主线,明确课程目的以及概念之间的来龙去脉,就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首先从头至
7、尾纵向勾勒出课程的“主线”,找到“化学成分+热处理→组织结构→性能→应用”这条主线[3],把看似知识点凌乱的各章节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具体的章节中也不例外,譬如学习钢的牌号时,亦可以归纳总结“典型牌号→主要用途→性能要求→化学成分特点→热处理工艺及相应组织”这一主线,将分散的内容高度集中,将繁杂的内容高度概括,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条理化、系统化。2.充分利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目前,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渗入课堂教学,在显著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等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