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79168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6
《在沃土中生根发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沃土中生根发芽,开与别人不同的花――话说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丽水应慈军2006年的高考生,该升学的升学了,没有升学的也自找门路了。热热闹闹的高考而复归于平静。2007年的高考生,已在悄悄地酝酿着新一轮高考的波澜,期盼着在数以万计的竞争者中出人头地。而一篇作文的分量便举足轻重。从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得与失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明确努力的方向,对考生来说就很有必要了。本文拟就2006年的高考作文作一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一、审题与立意先来研读一下浙江卷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60分)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
3、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这个作文题源自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赵鑫珊的《人是什么》,相关的文句除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外,还有康德和歌德的话。这个作文题名为话题作文,实则是有明确主题指向的三个命题作文,即:生无所息;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还要有所息。题中强调的所谓“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立意自定”,不过三选一的选择罢了。如
4、此,审题的难度就在于对“息”字的理解上了。从考生答卷情况看,有少数考生将“息”字理解为“出息”,于是就有着“活着就要有出息”,或者“活着没什么出息”的立意;也有理解为“繁衍”而立意为“人类社会生生不息”的。这些就离题了。离题的考生,也实在有点对不起命题人的苦心。你看,为消除误解,命题人在《列子》记载的一段文字后,罗列了一堆“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材料,其意在帮助考生明确“息”字的意义:休息,或者是停止。题目应该有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生活层次:人要遵循自然规律,生活要劳逸结合才会发挥出最大能量。二是生命层次
5、: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生命才有意义,才能体现出人的价值。这两层意思有所侧重,但并非矛盾,从审题能力看,应无高下之分。文章的深度,关键是看考生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看考生之作文,偏离题意的作文很少,大概功在于作文题的主题指向明确。符合题意的文章要么同意“生无所息”,要么同意“生有所息”,于是就平面化地来论证,来叙述,来表现这两种思想。只有少数考生能辨证认识人生是劳动和休息的统一过程,正确看待了追求、奋斗在人生中的作用,正确看待了休息在人生中的作用。这一部分精英分子,认识到生无所息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快乐和幸福,于是
6、就宽泛了写作的范围,比如什么是幸福,工作着就是幸福着,追求着就是幸福着;比如因为心中有梦,人必须去追梦等等。这一部分精英分子,也认识到了生有所息的意义。一个人不停止的奔走往往只是奔走,而疏远了心灵;一个人有时候是应该放慢前行的脚步的,要停下来静静地回归心灵,思索何方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走是前进,停是为了更好的前进。快是一种速度,慢也是一种境界等等。还有些精英分子想得更远些,比如如何才能“生无所息”,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有所息”。立意单调,思想贫乏,是这次全省作文立意方面最大的问题。这一方面应该是这次作文命题
7、有违话题作文立意自决,思想自由的本质所致;一方面也暴露了考生认识问题的视野不够开阔,思考问题缺乏辩证方法的缺陷。二、内容和思想及情感得高分的作文选材精当,用材灵活。写“生无所息”,有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有屈原“虽九死犹未悔”的“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居里夫人“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苦探求,有爱因斯坦“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坚毅;有雨果、歌德的辛勤耕耘、勇于创造;有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渴望,有马丁·路德·金为“我有一个梦想”而发出的强劲呐喊,……也不乏有叙写我们周围鲜实生活的。用
8、精当的材料,灵活组合在自己的整体构想中,从不同的侧面说明着这样的道理:一个人“生无所息”,就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学习、生活,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这需要有勇气、决心和毅力;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为追求生活的意义而奋力拼搏“无所息”,才能感到生活的充实,感到人生的充实。写生命中“进”与“息”辨证关系的文章,明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于生命的正确的认识: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是“息”,可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