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75785
大小:7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5
《九年级语文下册 6《再别康桥》教案 (新版)语文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情感教育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 3.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基础知识目标: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它们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了解新月诗派的“三美”
2、主张,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情感教育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情感以及抒发情感的恰当方式。 3.能力培养目标:了解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发挥充分的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解读意象去把握诗歌的主旨;欣赏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语: 诗人英年早逝似乎是文学史的一个定律:古代的王勃、李贺,当代的海子、顾城,欧美的拜伦、雪莱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这些诗人像是将自己的生命最大限度的浓缩,在有限的青春里高速地旋转释放,然后在天边消失,他们的名字和
3、诗作则像星座一样永恒地悬挂在文学的天空。 徐志摩,这是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他的早逝更为后人留下许多如烟似雾的哀婉与遗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同学先讲,老师补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
4、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6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三、初读初悟,正
5、音正字,初步品味诗歌的思想情感。四、整体把握,思考该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这是怎样的一个抒情主人公?1、写了“康桥”的景色抒发了“别”情(注意提示学生从文本中找答案,提示学生往往可以从题目或者首尾等要害处找到基本内容和情感)2、是谁再别康桥?这是怎样的一个抒情主人公?朗读诗歌第一节,品味与前两首《沁园春·长沙》、《雨巷》两首诗歌第一节所塑造的的抒情主人公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明白诗歌是个性的,不同的诗人就又不同的诗歌景和情,对诗歌景和情的挖掘往往要结合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沁》抒情主人公:
6、独立、自由、豪放、慷慨、富有挑战性《雨》抒情主人公:寂寥、忧郁、伤感、愁怨、迷茫而真挚《再》抒情主人公:飘逸、清新、自由、洒脱、柔情而浪漫3、结合第一诗节重点词语的揣摩分析主人公形象(难点)①从第一节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飘逸、清新、自由、洒脱、柔情而浪漫?为什么?分析一:“轻轻的”换成“轻盈的”有什么不同?(叠词可以利用形式的重叠产生情感的缠绵细腻)换成“慢慢的”有什么不同?(慢慢的更显忧郁沉重,少了情感的轻柔飘逸洒脱)同时轻轻的也表达了使人在离别时不愿意打扰康桥的安静和谐,以及依依不舍的情
7、感。分析二:为什么要作别“云彩”?诗人的招手作别又表现了什么性格特点?云彩的飘逸、自由、浪漫表现了诗人的浪漫、自由、飘逸的性格,连云彩都让诗人如此缠绵,更可见诗人的情意绵绵,但是又不失洒脱,可以主动的但是又轻柔的“招手”作别。分析三:首节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飘逸、清新、自由、洒脱、柔情而浪漫的主人公形象,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轻柔缠绵的感情基调。②有感情的诵读第一节五、分析意象:1、康桥让诗人如此缠绵,那么诗人为我们写了康桥的什么景物?(意象)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意象?云彩、金柳、青荇、一潭、星星、夏虫
8、分析一:最寻常普通,全是自然景物,奠定了全诗清新自然的风格。分析二:越是普通越可以代表康桥;也说明眷恋让寻常景物不寻常;6分析三: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而对自然景物的选择恰恰说明了诗人喜欢清新自然的的景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学生讨论,当堂交流:结合文本,说说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又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个环节首先注重在学生交流时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分析,这样教师后期的点拨就更有效)提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