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沈鸿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怀念沈鸿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ID:19359209

大小:9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2

怀念沈鸿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_第1页
怀念沈鸿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_第2页
怀念沈鸿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_第3页
怀念沈鸿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怀念沈鸿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想勤奋认真——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沈鸿之子吴英今年是我父亲沈鸿诞辰100周年,也是他去世8周年,非常感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我父亲的纪念活动。学会领导让我讲讲在我们晚辈眼里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应该说,陈云同志给他提的那6个字“理想、勤奋、认真”——这就是父亲的真实写照。我父亲的一生确实有着传奇色彩。他于1906年5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一个经营竹器店的家庭。由于我祖父因病早逝,家境日见贫寒,父亲只读了4年半小学,便因病辍学。13岁时,我祖母托人将父亲送到上海“协太新”布店学徒。在学徒期间,父亲勤奋好学,积极肯干,很得布店经理的赏识。由于父亲看到当时的旧中国工业基础非常落后,加

2、之对修理机器很感兴趣,便产生了“工业救国”的思想,立誓依靠个人奋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931年春,父亲与朋友集资合伙办起了名为“利用”的小五金厂,亲自任厂长兼工程师,主要生产“利用”牌弹子锁。父亲还设计制造了一批小铣床、小磨床等小型机器出售,并设计制成了磨汽缸机、制造金属模具的机器和专门制造汽车阀门的机器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受爱国思潮和进步思潮的启迪和推动,毅然毁家纾难,带着他办工厂的几部工作母机和几名技术学徒,克服种种困难,投奔八路军、共产党,从此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时代洪流。父亲成了到延安参加抗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资本家”。父亲到延安后,被任命为兵工厂(对外称“茶坊

3、工厂”)机械总工程师,主要研制生产军火的机器。父亲在延安8年中,与员工们共同设计制造了生产军火的各种成套设备134种型号、数百台套,还为石油、印刷、玻璃、肥皂等13家工厂提供了许多成套设备和重要部件。由于父亲的事迹突出,1942年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军工局特等劳模,被授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无限忠诚”奖状,并于1947年4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国解放后,父亲参加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和开拓工作的全过程殚精竭力,甘冒风险,勇挑重担。他精心组织领导的几大工程,如制造万吨水压机、九套大设备、建造火车轮箍厂、主编大部头工具书《机械工程手册》和《电机工程手册》等,如同一座座丰碑,流传永远。父

4、亲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是对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一生。他的人品、学问,他的思想境界、爱国情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随时感到。父亲酷爱国货。一台石家庄电视机厂制造的“北京”牌19英寸电视机,他一直用了14年,直到实在无法再修才送还厂家供研究用,接着又买了该厂一台14英寸的。尽管早在买那台老电视机的时候,市面上已有了价更廉、物更美的日本电视机,但父亲表示“贵也要买中国货”。其他,如电冰箱、洗衣机、相机、胶卷也莫不如此。父亲这样做绝不是出于简单抵制“洋货”的心理,而是为了在使用这些国货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有关厂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中国自己的名牌。为此,父亲一次又一次地把家里的洗衣

5、机大卸八块挑毛病、找原因。对家里那台“雪花”牌冰箱的密封问题,他反复研究,向厂家提出详尽的改进意见,并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充当该厂“义务顾问”。父亲十分赞赏保定“乐凯”胶卷厂咬紧牙关、克服困难,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与享有巨大销售优势的“柯达”、“富士”胶卷一争高下的决心和气概。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顾体弱多病仍为实验这种国产胶卷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每拍完一卷,总是迫不及待地(有时候甚至自己走两三站地)冲印出来,仔细研究,发现问题立即向厂家反映。而每当发现胶卷质量有所提高时,脸上总是显露出孩子般的笑容,眯缝着眼睛自言自语地连声称赞:“不差!不差!”对于国产照相机工业的发展,他更是倾

6、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说,自从有我国自己的照相机工业以来,几十年他一直关注着,从未中断。每出产一种新型号,他都要找来反复试用,进行比较,拆开研究,然后向厂家反馈意见。父亲也并不盲目反对“洋货”,相反,对于设计新颖、制造精巧的外国产品,如一代又一代的“傻瓜”相机往往爱不释手。但是,这决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研究、借鉴。因此,往往使用一段时期后,父亲即将产品送有关厂家参考。父亲十分鄙薄那些一味崇洋、一心只想花钱“买”现代化的人,称之为“败家子”。他常说:“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靠买是买不来四个现代化的。没有志气,不思自力更生,永远也改变不了中国的落后状况。”父亲谆谆告诫我们子侄“遇事必先从国家

7、利益考虑”,他最喜爱背诵的诗句之一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父亲以他的一生实践了这一人生信条。父亲的勤奋好学是留给许多人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可以说,我从未见父亲偷过闲,只要家里没有客人,父亲总是在他的书房兼手工作坊里读书报、文件或者敲敲打打——不是给亲友修理眼镜框架、手表、相机,就是拾捣家里的抽水马桶、高压锅。他的经验之谈是“能者多劳,劳者多能”。父亲常说,自己只念了四五年书,但是学习了一辈子。确实,说父亲把他一辈子的有效生命时间全部都用在了工作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