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资料

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资料

ID:19346764

大小:414.46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01

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资料_第1页
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资料_第2页
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资料_第3页
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资料_第4页
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起底温州炒房团的15年:买遍上海滩曾视北京为禁地2016年10月31日11:30新浪综合  “遥远的东方有一座城,它的名字就叫温州;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房的传人……”房价一上涨,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炒房团;一说起炒房团,人们就会不自觉会在前面加“温州”。这个让无数人羡慕嫉妒恨的神秘群体,究竟缘何崛起?如何花样百变?又何以横扫中国、买遍世界?  【1】买遍上海滩  2001年8月18日,150多个温州人坐满了三节火车厢,浩浩汤汤来到上海。他们不为旅游探亲,而是在《温州晚报》的组织策划下,专程到上海来买房。上海房产协会甚至收到市政府领导指示:“一定要把温州看房团服务好。”这一次,温州

2、人砸下5000万,让上海人大喜过望。两个月后,又一波温州看房团来临,成交8000万。  就这样,温州看房团在惊人的豪买中跃上历史舞台。而温州人敢这么干,不是没有原因的。  上世纪90年代,温州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大小老板们都手握百万量级的闲散资金,四处为钱找出路。此时,中国房地产业和城镇化的趋势渐起,嗅觉灵敏的温州人迅速捕捉商机,从1998年开始涌入温州楼市。短短3年,就把温州房价从2000元/平方米炒到7000元/平方米。  不过,温州人很快发现,500公里外还有块风险更低、空间更高的地产价值洼地——上海。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温州乐清人来到上海北京东路,扎堆开出了上百家电器店。这里

3、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温州街”。他们做生意、开市场、攒钱财,安家置业,成为典型的“新上海人”。一进新世纪(18.040, 0.03, 0.17%),也自然而然将3000元/平方米的上海房价信息带回老家。顿时,温州人不淡定了。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1994年为振兴低迷房价,上海市政府推出过一个大利好:只要在上海买房,立刻可获得蓝印户口,一并解决子女读书、就业等问题。机敏的温州人显然大喜过望,别说让子女接受大上海的好教育,光上海房价比温州低一半这条,就足以让人趋之若鹜。不少温州人看准了机会来买房,迅速与上海的开发商看对了眼。  零敲碎打的买卖不牢靠,上海开发商便在《温州晚报》上投放了些楼盘广告

4、试试看。没想到,迅速点燃温州人的激情。由于人太多,《温州晚报》便干脆组织了个看房团奔赴上海,就此创造历史。图:温州媒体最早组织起“看房团”  人们仿佛发现了一块新大陆(18.790, -0.07, -0.37%),忙不迭地把看房团的商业模式运作了起来。华商韬略(微信ID:hstl8888)梳理资料显示,上海开发商不惜重金,开始在温州三大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上连篇累牍砸广告;温州三大报也乐疯了,立马变身“看房旅行社”,3年组织温州看房团近百次,次次爆满;《温州晚报》还顺势创建了购房俱乐部,会员人数一度超过6000人。  “温州炒房团”迅速横扫中国各大城市,每到

5、一处都掀起购房狂潮,引发的大声叫好与愤怒声讨都不绝于耳。有媒体报道,当年的“温州炒房团”总人数突破10万,撬动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这些数字显然以讹传讹,并不确切;但它显示出的资本力量,却横扫一切。  【2】疯狂炒房人  印象中,人们以为“温州炒房团”一掷千金,肯定个个都是大小老板企业家。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炒房团跟旅行团差不多,有老板有白领有村民,甚至还有赋闲在家的太太和老太太。这与温州的家庭结构有关,很多温州家庭都是男主外做生意,女主内管投资。炒房热一兴起,男人们没空走四方,太太们就带着钞票闯天下。  在温州农村,还有一股令人咋舌的“金融力量”——老太太。她们其貌不扬,却是村子里

6、公认的资金中转人,讲信用、有地位。不论谁手里有闲钱,都会跑到村中的老太太那去登记寄存,利息高、有保障。不论谁做生意要借钱,数百万的资金老太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信用极佳。有人据此称温州乡村的这种金融文化为“老太太银行”,极为贴切。虽然这些老太太大都没文化,却牢牢把控着温州农村的金融命脉。当然,要从她们手里借钱,利息高达20%左右,也不是常人都敢借。  温州媒体看准了“太太”们手握重金,很快组织起专门的“太太看房团”,为她们提供最新最准的房产信息。“太太炒房团”犹如旋风,横扫上海的房展会。比对着温州的高房价,她们去哪儿买房都觉得很便宜。图:温州“太太看房团”  令人称奇的是,虽然“太太”

7、们都手握数百万,穿着打扮却很普通,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珠光宝气。有时还会为5块钱的盒饭跟带团的人理论,极其精打细算。  不管干什么,温州人都爱抱团。做生意如此,炒房更是如此。最开始,温州人组团是希望买房时能有个商量。他们相信一人看难免看走眼,一群人共进退,都能相中的楼盘肯定错不了。当然,抱团买房最大好处还是能议价,跟开发商集体砍价,折扣肯定比一个人来得大。  很快,江湖上便流传起各种各样的温州人炒房故事。  2002年,某温州炒房人以120万的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