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39536
大小:301.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01
《高三语文祭欧阳文忠公文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祭欧阳文忠公文王安石淮安市阳光学校左图:欧阳修塑像下图:欧阳修陵墓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又在文学、史学、金石学、目录学、谱牒学、诗、词等诸多领域卓然成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欧阳修以其毕生的精力、卓越的才华、创造性思维和开拓性实践,切实地改革了世风士气,更新了政坛、学坛、文坛风尚,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进步和学术发展,欧阳修也因此而被时人誉为“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宗师”。欧阳修一生充满着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成就欧阳修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欧阳修书法欣赏1.“忘身报国,救世济民”是欧阳修创新精神的思想基础。2.“疑古辨伪,力排旧说”是欧阳修创新精神体现在学术研究上的特征。3.“物极必反,数穷
2、则变”是欧阳修《易》学研究中贯彻始终的思想,也是欧阳修创新精神的哲理基础。4.“除弊兴利,革故鼎新”是欧阳修创新精神的实践目标。①欧阳修不仅有改革者的思想,也有改革的实际行动。他不仅是庆历新政的参与者,而且是新政决策集团的主要一员。②特别需要论及的是,欧阳修成功地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5.“果敢刚正,清操历节”是欧阳修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6.“奖掖后进,择贤而举”是欧阳修创新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关键。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宁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二年进士,熙宁二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新政。封荆
3、国公。王安石精于诗文,博究经史,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项元汴跋《楞严经旨要》中说:“(荆公)凡作字,率多姿墨疾书。初末尝略经意,惟达其辞而已。然使积学尽力莫能到。评书者谓得晋唐人用笔法,美而不妖艳,瘦而不枯瘁。黄庭坚云:荆公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肃散简远,如高人胜士,敝衣败履,行乎大车驷马之间,而目光在牛背”。王安石书法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表达的思念追慕之情。2、品味课文善用修辞辞采纷呈气韵充沛的语言。3、学习文章运用形象语言阐发抽象道理的写法。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深刻的议论,体会作者丰富的感情。教学难点:作为祭文,作者淡化一个“悲”字的用意。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溟漠(mín)
4、 踔(chuō)厉风发踯躅(zhízhú) 困踬(zhì)B.瑰(guī)琦 箕山(jī)停蓄(xù)迂(yū)徐C.峥嵘(róng)屯邅(zhūnzhān)闳(hóng)辩 斗斛(hú)之禄D.颍水之湄(méi) 矍(jué)然社稷(jì) 畴(chóu)昔A溟míng前提测评一、简介1、写作背景:退休家居的欧阳修66岁时病逝。王安石当时在京为相,闻讯后写下这片祭文。明代茅坤认为,在所有为欧阳修写的祭文中,本文数第一。2、 作者与逝者的交往:欧阳修对王安石有知遇之恩,作者曾感慨“非欧公无足以知我”。后以政治见解不同,也有过意见分歧。作者得知欧阳修去世的消息,不能忘怀于欧
5、公,写下这篇表达无比崇敬和绵绵哀思的祭文。二、疏通文句重点研讨下列词句:第一段:溟漠 苟第二段:器质 精微 闳辩第三段:屯邅 困踬 窜斥流离第四段: 指顾 出处 庶乎 湄 瞻依第五段: 念公之不可见,而其谁与归三、理解内容概括各段大意(一)评价欧公人生境界(二)推崇欧公文学成就(三)赞颂欧公道德人格(四)肯定欧公政治作为(五)直抒敬仰之情这样强调是为了突出欧公杰出的功绩,突出他和作者与众不同的人生境界。作者并非不悲痛,也非无感情,但作者能够超出人之常情,这也切合死者思考问题1.文中有四个比喻句概括了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从课文
6、中找出来,说明这四句话分别表现了什么特点。(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即“其积于中者……骏马之奔驰”。概括的特点分别是:积累丰厚;文彩华美;语言优美飘逸;文词雄浑有力)2.作为祭文,文章开头却用议论的笔调强调“亦又何悲”,原因何在?3.《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那么王安石对于欧阳修的评价是否是这三个方面呢?那么文章分别是哪些段落?第二段文章学术第三段人格道德第四段建立功业文中用四个比喻来概括欧阳修一生学术文章的特点,找出这四个句子,说说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
7、至他积聚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积蓄他抒发为文章的,明亮灿烂有如日月的光辉清亮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积累丰富文辞绚烂音韵谐和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他雄伟的言辞闳大的辩论,明快敏捷如轻车骏马的奔驰辞辩快捷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秋声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