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30396
大小:159.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1
《筝曲《高山流水》代表版本比较研究 大学论文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筝曲《高山流水》代表版本比较研究摘要中国有许多非常古老的乐器,它们具有华夏文化的传统特色,古筝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古筝至今仍较完整地传承着其艺术流派。其中,山东、浙江和河南古筝流派不仅是中国古筝最古老的流派之一,而且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中国古筝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着手点是,通过比较分析山东、浙江和河南筝流派的代表曲目《高山流水》,分析各派的风格特点及产生的背景。关键词:《高山流水》比较研究代表版本筝曲ComparativestudyofZhengsong"go
2、odfriend"onbehalfofversionAbstractChinaguzhengisoneofthenation'soldestwiththenationalcharacteristicsoftraditionalinstruments.Fortunately,ChinaZhengstillrelativelycompleteinheritancewiththegenreofart.Amongthem,Shandong,Zhejiang,Henanguzhengschoolsisnotonlyoneoftheoldestschoolsi
3、ntheChinesezither,butalsohasveryimportantandirreplaceablerole.Onbehalfofthetracksandsuccessorsalso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GuzhengartinChinese.Therefore,thestartingpoint,throughthecomparisonandanalysisoftheShandong,ZhejiangandHenanZhengschoolrepresentativesong"mou
4、ntainandflowingwater".Analysisthefactionsofthestyleandcharacterofthebackground.Keywords:Zhengsong;"Goodfriend";Representativeversion;comparativestudy目录摘要IAbstractII前言1一、《高山流水》历史文化源头1二、山东、浙江和河南三大筝派《高山流水》2(一)山东筝派《高山流水》2(二)浙江筝派《高山流水》3(三)河南筝派《高山流水》4(四)各筝派《高山流水》风格特点5三、三大筝派《高山流水》产生背
5、景比较7(一)山东筝派7(二)浙江筝派8(三)河南筝派8结语9参考文献10前言筝,是一种弹拨乐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存在意义,其起源很早,大概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筝就开始流行于秦地,距离今天应该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因其独特的音韵特点和行如流水的美妙音色,古往今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的不同区域,古筝都变得流行起来,结合于当地的风土人情的特点,以每个区域的民间音乐特点为参照对象,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点,爱好古筝的音乐者喜欢在古筝乐中添加一些自己独有的特色,比如其自身的创作以及当地音乐的突出特色
6、,渐渐地,古筝艺术也分为了不同的派别,它们存在较大的差异,比如节奏特色、弹奏技巧和不同的地域特色。一般筝派被分为南北二派,其中河南筝派、山东筝派就是北派筝的主要代表。山东、河南两地相邻,都处于黄河流域,其风俗、语言、生活习惯较为接近,音乐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存在某些联系。但山东筝派和河南筝派在艺术风格上却各具鲜明的地方色彩,成为了独具特色、影响力很大的重要地方流派。这其中的成因笔者希望能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流派传统筝曲的弹奏基本是“泛泛而弹”,缺乏地方特色,在弹奏风格相近的筝曲时,音韵特点也难以把握,这些都是因为对筝艺流派文化传统认识的缺乏。要弹出“原汁
7、原味”的传统筝曲,不但要了解各流派古筝艺术的本体性特征,而且要充分认识到流派筝乐与当地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关联,从不同的方面对古筝派别加以理解和把握。一、《高山流水》历史文化源头中国有很多筝乐作品都非常具有影响力,其中《高山流水》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此曲名颇具中国古雅韵味,使人在未赏其曲先闻其名时,就已在脑海中浮现了一副优美的水墨画卷,源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最早被记载于《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到了明代,有一个非常有
8、名的文学家,名叫冯梦龙,他对这个典故进行了整理,并加以充实,变成了口头上的文章,录入《警世通言》之中,从此流传非常广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