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310149
大小:17.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30
《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篇一: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 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 为使学雷锋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提高广大职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意识,广泛普及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化,进一步推进事业的各项工作,特制定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 一、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分局的领导下开展活动,以困难帮扶、美化家园、绿化公路、敬老服务、无偿献血、文明劝导、公路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弱势群体救助、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服务活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充分利
2、用双休日、节假日及其它空闲时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服务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 三、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职工要维护集体荣誉,顾全大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 四、服务队员在开展服务活动时,应时时处处注意树立国家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形象。 五、尊重服务对象的合法权利,不得侵犯他人财产和隐私。 六、要重视服务活动的记载及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七、开展的各项活动要及时向县文明办反馈,进行必要的宣传。 篇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 为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文明创建共建共享,社区依
3、托物业公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发挥物业作用、积极有效的开展志愿活动,从而树立物业企业形象,使物业公司成为志愿服务站建设的主要力量。 服务站管理制度: 社区志愿服务站严格按照“六有”及“五个一”标准加强管理,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管理制度: 事前申报:对参加志愿者人数达30人以上的活动,各志愿队伍应在活动开展10日前向社区志愿服务站进行事前活动申报,内容包括具体时间、地点、服务项目、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 事中检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社区志愿服务站要抽查志愿服务队伍活动开展情况。 事后备案:各志愿服务队伍应在活动结束后
4、5日内向社区志愿服务站进行活动事后备案程序。社区志愿服务站及时填写活动登记表,同时按月填写活动统计表,将开展的所有志愿服务活动登记备案。 注重实效:各志愿服务队不能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名,开展营利性活动,对不能按要求坚持开展活动的志愿服务队伍提出警告,对打着“志愿服务”之名,而无“志愿服务”之实的企事业的行为适时曝光、通报批评或抵制取消,情节严重的,按《条例》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交流分享:各志愿服务队伍要适当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数量和涉及面,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服务活动有效载体的功能,同时要大力加强志愿服务事业的基础工作。要关注志愿者在活
5、动中的感受和想法,为志愿者提供切实的关怀和帮助。 加强宣传:各志愿服务队伍要抓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努力挖掘活动中涌现的感人事例和典型个案,并积极向上级志愿者组织上报信息简报材料。 篇三:5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制度 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制度 第一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指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利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行为。 第二条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宗旨:以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促进和谐为准则,坚持无偿性、公益性、自愿性服务原则,致力于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支持和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
6、条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负责对我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 第四条学雷锋志愿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二)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相关培训; (三)对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监督; (四)请求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帮助解决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困难; (五)其他应当享有的权利。 第五条学雷锋志愿者履行下列义务: (一)维护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的形象和声誉; (二)履行学雷锋志愿服务承诺; (三)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不得损害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四)不得向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
7、五)不得以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名义从事营利性活动; (六)其他应当履行的义务。 第六条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线,开展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个人开展力所能及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第七条活动内容 (一)广泛参与卫生大扫除、清洗乱涂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捡拾垃圾(果皮、纸屑)等活动。 (二)积极参与以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社会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文明和谐创建活动。踊跃投身创建宣传、文明督导、义务保洁活动,甘当文明和谐创建的义务宣传员、督导员、保洁员。 (三)认真组织开展并参与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健康义诊
8、、免费体检、家电维修等便民、助民活动。 (四)组织开展以贫困居民为主要对象,以因病、因灾致贫居民为重点对象,以节日慰问、临时救济、日常帮扶、帮助就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