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ID:19308005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8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1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2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3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4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诵读、思辨、交流和点拨,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和热爱北大、渴望创造的热情;  2.通过对文章的语言形式、蕴涵的讨论探求,学习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纪念北大90周年校庆的优美散文。作者田晓菲写此文时正是北大英语系三年级的学生,她对这所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从认识、向往到实现理想,无不充满了憧憬热爱。她满怀激情,在此文里深切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的学习与生

2、活的感受。她用极有诗意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组织材料,运用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美好向往。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十三岁的际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诵读、思辨、交流和点拨,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和热爱北大、渴望创造的热情;  2.通过对文章的语言形式、蕴涵的讨论探求,学习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纪念北

3、大90周年校庆的优美散文。作者田晓菲写此文时正是北大英语系三年级的学生,她对这所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从认识、向往到实现理想,无不充满了憧憬热爱。她满怀激情,在此文里深切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的学习与生活的感受。她用极有诗意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组织材料,运用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创造、渴望自由飞翔的美好向往。  课文采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心理描写细腻生动,个人活动时间、空间舒展自如,景、情交织,语言变化多姿,通过作者的娓娓表白,

4、我们看见了一个魅力无穷的美丽校园和一个女孩纯真热切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设想  本教案拟采用问题教学解决法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该课文的教学。  该课文材料丰富,角度时有变化,表达方式多样,行文语言多采,作者感情变化起伏较大。同时,该文并没有小说那种极富吸引力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因此,如果面面俱到详细讲解,按部就班逐层剖析,势必对学生产生不了吸引力,课时耗费多,教学效果一般。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方式,可以在深入研讨文章核心,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师生找出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并以问题切入,共同探讨交流解决,这样

5、,以问题带动教材重点难点的解决,顺藤摸瓜,高屋建瓴,可以达到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同时,运用问题教学解决方式实施教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因有疑而思疑,因思疑而释疑,因释疑而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且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1.自由诵读(或教师范读),划出需要强化的字词。学生或教师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  稚气弹指穹隆犀利 凝重撷取积攒摒弃迸溅 呜咽白驹过隙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解决课文主要内容和主旨。解决问题(1)(2)  问题提出:  (1)请结合课文

6、,说说作者进入北大两年来,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解决:重点研读第一部分,文章1—3小节,引导学生诵读其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者进入北大两年以来的思想感情变化”,以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问题。  作者幼年时便充满自信要进北大,13岁时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两年的北大生活,使她由当年的好奇和兴趣到逐渐成长成熟,充实的北大生活,使作者越发热爱北大,赞美北大,渴望更大的发展和自由飞翔。  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指出这一部分的最后几句话在全文的结构上的作用,以便过渡到下一个问题。  问题提

7、出:  (2)为什么作者说“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北大的人”?  问题解决:  *这个问题,是为了解决课文教学的难点。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文章6—9小节。可以让学生个别诵读,集体朗读,从字里行间找出能够表达作者“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北大的人”的“喜欢”之情的语句。  *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作者是怎么样通过读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形成对北大的评价,抒写北大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解决这个问题时,注意找准确精彩的语段,进行体会,做深入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和小结。  3.赏析语句,揣摩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解决问题(3)(

8、4)  问题提出:  (3)课文第三部分(13—15)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是“不系之舟”?  问题解决:  快速跳读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揣摩作者运用“我是不系之舟”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依偎北大,热爱北大,又必须要离开北大,去发展新大陆,去海洋深处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样复杂而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