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98218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30
《中考古诗词复习讲座(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古诗词复习讲座(2)三、古诗词鉴赏2008年的考试说明中指出:诗歌的赏析需要把握诗中的景、诗中的事、诗中的情和诗中的典故。诗歌的赏析角度或者赏析点一般比较小,且有较明确的自己指向。对诗词曲的赏析可从主题思想、感情色彩、表现手法或重要词、句的作用等角度分别进行赏析。出题形式以选择、填空、简答为主,直接点评的题型也不断出现。点击中考08年河南省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共4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2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07年河南省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24题。(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06年河南省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0—21题。
3、(共4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深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2分)答:21.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2分)答:一、诗“眼”型赏析题【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2、此诗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回答:1、肯定“好”或者肯定哪个更好。2、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好是字还原到句中,
4、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3、解释该字的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4、说出该字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例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例2: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示例(一)答:“阔”字更好。原因:(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
5、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示例(二)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二、名句赏析型题【题目形式】(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
6、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要点】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2.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3.表达了诗怎样的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题型示例】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答:放眼望去,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有万木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新奇的比喻,把雪花比作竞开的梨花,写出了边塞之景,也表现了作者豪放、乐观的情怀。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通过诗
7、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风光,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蒸、撼”二字形象的写出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诚挚的慰问及祝愿。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王维《使至塞上》【赏析】“直,圆”二字不仅写出了雄浑壮阔的大漠风光,也抒发了诗人的孤寂之情。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随、入”二字用流动的视角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赏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