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

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

ID:19287001

大小:42.2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30

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_第1页
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_第2页
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_第3页
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_第4页
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宋初科举制度的主要成就  篇一: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评价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评价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XX03级张如良  指导教师:福建师范大学吴万库教授  摘要:科举这种始于隋朝大业元年(605)终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制度,其间历经1300多年。它对加强封建集权,稳定社会统治基础起到了难以估计的作用。同时因考试内容的僵化,扼杀了大量人才,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催生了科场腐败,而遭到人们的否定,历来对它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因此研究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制度,会给人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科举制度考试改革  在集权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君主为了达到“朕既国家

2、”的目的,势必借助职官体制这个媒介,正是由于职官队伍是封建制度的支柱,因此中国便发明了这个“源于汉魏,肇基于隋唐,终之于清”的科举制度。这种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长达1300年。  一科举制度的历程  (一)科举以前的选拔制度  1、秦朝的世袭制。它以“投胎为定位”而不论才能,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选人方式,它使“官”为少数人垄断,压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扼杀人才成长。  2、汉朝时的察举制。即有地方官员随时发现人才向中央推荐,这可能是今天推荐的鼻祖。  3、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推荐人才,结果良莠不齐,它成为垄断政权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二)科举

3、制度发展轨迹  1、隋朝――科举制度的起源  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回中央。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做官。大业三年隋炀帝设置明经进士科,这标志科举制的诞生。  2、、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王朝承袭了隋朝的科举,并进一步完善。使科举制在唐太宗和唐高宗  间(即627-655年)的20余年里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备的考试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典型,以后各代只是在此基础上修修补补,稍有变易。  (1).考生的资格与来源  唐代科举规定三类人不能参加考试:一是触犯刑律者二是工商之子三是州县小吏另外九品以上官员,属于已经入仕也不能参

4、加考试。  唐代考生来源主要有二个:一是学校出身的曰“生徒”;二是通过州县地方选拔考试而选送的“乡贡”。  (2).报考手续  唐代科举考试的程序是:乡试(州、县的地方考试)--省试(尚书省的礼部考试)--吏部复试。  (3).考试科目及内容唐代科举,设科繁多。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种,其中明法、明算、明书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4)考试方法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虽多,

5、但方法却只有五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  (5)考试过程  获得科举资格的生徒和乡贡生由州府分科报名,参加尚书省的考试。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常科的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十月。答题时间为一天辰时入场,日暮交卷。考场戒备森严,有卫兵守护。  3、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  宋朝统一后,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整顿、改革,使之更具备全民性、平等性,以利于扩大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统治基础。  (1).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  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

6、,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2).实行锁院、糊名、誊录  锁院唐代试场不锁门考卷不密封,宋代在考生入场后,除监考人员外,任何人不能进入考场即行锁院,对考场实行封闭。  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  誊录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  4、元代—

7、—科举制度的过渡  1313年,元朝才正式规定科举考试的章程。元朝的科举考试也是三年举行一次,分三级递进:一是乡试(行省考试)。二是会试(礼部考试),三是御试(即殿试)。殿试放榜后,元代皇帝将在翰林国史院赐宴招待新科进士。5、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1)、科举制度与学校制度紧密结合  到了明代,进学校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