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81631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30
《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合理使用教材创设情景创新意识打破常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
2、,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是人类不断进步发展的源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校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
3、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愈来愈重要。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命题也开始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法中应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人根据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多年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看法。 创设“探究式”情景,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创设“探究式”情景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个个彼此相关,循序渐进的探索性问题,通过连续提问,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以问题为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4、 如有关圆中垂径定理的应用举例:如图,在⊙O中,弦AB、CD垂直于相交于E,AE=2,EB=6,EC=3,ED=4,求⊙O的直径。 我设置了如下的一组问题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形思考)要求的是直径,但图中没有所求的目标,怎么办? 学生:可先求半径。 教师:但图中也没有半径,怎么办? 学生:连结OD,进行构造。 教师:半径作为一条线段,一般怎么求? 学生:一般利用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教师:但图中没有直角三角形,如何办? 学生:作弦心距OF,构造Rt△OFD. 教师:,但OF未知,则OD无法求解,又如何办呢? 此时,学生有了前面作弦心距的经验,会尝试再作AB的弦心距O
5、G,则OF=EG=4-2=2。,至此,整个问题成功解决。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以后,学生不但理解了在应用垂径解题时构造直角三角形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在他们的头脑中初步树立了“构建”意识,而且这种成功喜悦将会诱发出他们更为强烈的创新动机。 二、打破常规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常规方法是最基本思维方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教学生常规的解题方法,就很难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也就谈不上有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八年级下册学习完分式方程后我给出了一道题: 解方程 很多学生都用常规方法去解: 解:去分
6、母得: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对于这个方程,用常规解法很麻烦,若能针对题目特点,打破常规,另觅新路,往往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要做到这点,必须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方程特点,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创新,找到最简方法,达到发展思维,开拓创新,灵活求解的目的。这时可以采取局部通分法,会使解法很简单。 解: 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 通过这道题,同学们又得到了一种解题方法的启示。在讲解完后,出了 以下的习题: , 让学生去观察方程,寻找方程特点:每一项分子都比分母大1。根据这个特点,进行探索创新,用简便方法解这个方程。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打破常规,勇于标新
7、立异的创新意识。 三、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于同一题目,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事物,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用不同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多种解题方法,沟通知识联系,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多变的解题能力。 如:某工厂有甲和乙两个长方体蓄水池。将甲蓄水池中的水以每小时6m3的速度注入乙蓄水池。甲、乙两个蓄水池中水的深度y(m)与注水时间x(h)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