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237667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30
《浅析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摘要】糖皮质激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不适当的使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多种不良反应,本文现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常见、少见或罕见、以及停、撤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做一总结,目的是为临床合理、经济、安全用药做指导。【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中束状带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该激素分泌受ATCH调节。人类糖皮质激素以皮质醇分泌量最大,作用
2、最强。皮质醇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某些血浆蛋白结合,具有生物活性的游离型甚少,但游离型与结合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以维持正常动态平衡,皮质醇几乎对全身所有细胞均有作用。一、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1、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1.1糖代谢:皮质醇促进糖异生,增加肝糖原的贮存,抑制肝外组织对糖的摄取利用,因而使血糖浓度升高。糖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时,出现肝糖减少和低血糖;分泌过多则出现糖升高,甚至出现糖尿,由此引起的糖尿称为类固醇性糖尿。1.2蛋白质代谢:皮质醇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分解,抑制肝外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减少蛋白质合成加速氨基酸如肝,成为糖异生的原
3、料。因此,皮质醇分泌过多年常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淋巴组织萎缩及创伤愈合迟缓等现象。1.3脂肪代谢:皮质醇可促进脂肪分解(特别是四肢),升高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度,增加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皮质醇使四肢脂肪减少,面部和躯干的脂肪增多。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亢进或者过多使用皮质醇,会出现面圆背厚躯干部脂肪堆积而四肢消瘦的“向心性肥胖”。82、水盐代谢:皮质醇有弱的贮钠排钾作用,还可降低肾小球入球血管阻力,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利于水的排出。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人常有水排出障碍,严重时可出现“水中毒’,此时若适量补充糖皮质激素症状可获
4、得缓解。3、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3.1血细胞:皮质醇能增加造血功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增多。同时它能促进附着在小血管壁的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增多。皮质醇能抑制淋巴细胞DNA的合成过程,因而是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皮质醇对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分解嗜性粒细胞的活动有增强作用,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3.2心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对维持正常血压是必需的。这是由于: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儿茶酚胺受体数量和调节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过程提高血管平滑及细胞对儿茶酚胺的感性,增强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抑制具有舒血管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5、有利于维持血容量;对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因此,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时,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血压下降。3.3神经系统:皮质醇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思维不能集中,烦躁不安和失眠等现。3.4消化系统:糖皮质激素能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并使胃粘膜的保护和修复功能减弱。因此,长期服用糖皮质激可诱发或加剧胃溃疡,应予注意。二、主要的药理作用有1、抗炎作用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化学、生理、免疫等所引起的炎症。在炎症早期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6、在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糖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但必须注意,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炎症后期的反应更是组织修复的重要过程。因此,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扩散、阻碍创口愈合。2、免疫抑制作用8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均有抑制作用。首先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其次,对敏感动物由于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使血中淋巴细胞迅速减少;糖皮质激素对人也引起暂时性淋巴细胞减少,其原因可能与淋巴细胞移行至血液以外的组织有关,而不是淋巴细胞溶解所致。动物实验指出,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
7、大剂量则能抑制由8细胞转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减少,干扰体液免疫,原因可能与其选择性地作用于T细胞亚群,特别是增强了T。抑制B细胞的作用有关。但在人体迄未证实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剂量时能抑制抗体产生。3、抗休克超大剂量的皮质激素类药物已广泛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治疗,对其评价虽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其作用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和加强心脏收缩;②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状态;③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④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保护动物耐受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等内毒素
8、致死量数倍至数十倍。4、其他作用4.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