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_1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_1

ID:19235228

大小:22.2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30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_1_第1页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_1_第2页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_1_第3页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_1_第4页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_1_第5页
资源描述:

《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向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一、人才选拔制度“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制度具有纵向的人才选择“顶端化”和横向的人才选拔“单一化”两种倾向。人才选拔的“顶端化”倾向导致只有处在学校系统顶端的大、中专学校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而其他各学校却很少具有甚至不具有这种选拔人才的功能。众多的学生如果企图通过学校的选择而获得社会的承认,成为专门人才,就必须“攀登”到学校系统的金字塔顶端,就得拼命应付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升学考试,不被中途淘汰。大、中专学校以外的各种学校,由于缺乏直接选拔人才的功能,只有通过提高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通过对高考的间接影响,其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2、,因而各种学校必然为追求高升学率而激烈竞争。而大量初、中级工作岗位的人员的录用由于排斥初、中等学校的人才选拔职能,采用如“顶替制”等社会选拔方式,致使占很大比例未经职业技术训练,甚至缺乏必要基础教育的人,学校的差生甚至文盲,占居就业的优势,削弱了基础教育培养人、选拔人的功能的实现。“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的“顶端化”倾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教育外部看,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社会身份和职业地位的特殊规定;中、高等专业教育机会比较有限,入学率偏低,商品经济不发达,就业门路有限;干部的任用、选拔、晋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工人的定级、升级等等,都以文凭、学历为基

3、本标准,加上“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念的积淀和升华等等。从教育内部看,主要表现在对中等教育的人才选拔功能的忽视,对普及型的基础教育在弱化筛选性、竞争性,追求优异、讲求效率方面的政策失误。可以认为,教育内部的原因是主要的。只有正确处理好教育的人才培养与选拔两大基本功能,并优化人才分配、使用的外部环境,才能变人才选拔的“顶端化”为“均衡化”。人才选拔“单一化”倾向,导致社会不能按同一层次不同职业类别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人才选拔。具体表现在,社会对初级甚至部分中级职业成员没有提出必要的政治、文化、技术要求,有的单位在录用初、中级人才时,根本排除了学校的参与,造

4、成一方面专业人员缺乏;另一方面,办了许多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毕业生却分不出去。“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的单一化倾向与教育结构的单一化及就业渠道的不通畅有着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全面提高人力素质,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为根本目的。通过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配套改革,建立新型的素质教育的人才选拔制度,形成人力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这种新制度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首先,把初、中等学校纳入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机制中,使他们在社会劳动就业、人事录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权力”。以加强中初级应用人才的培养为轴心调整教育结构,从而淡化大、中专的升学竞争,强化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

5、达标和追优竞赛。其次,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相配套。深化改革的方向是劳动用工制度采取考任制招公务员,聘任制招专业技术人员,合同制招工人,社会公开招工、招聘、招考,优才优用,平等竞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实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再次,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与上岗资格制度相配套。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严格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制度,逐步建立各种岗位职工上岗资格要求。最后,多样化教育结构与多种证书制度相配套。在重视学历文凭的同时,实行专业资格、岗位资格、技术等级等多种证书制度,使各种优秀人才通过不同途径成才,并推动多层次、

6、多类别教育的发展。二、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应试教育”的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具有学校分重点与非重点,校内进行异质化的分班、分组,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存在差异且差距不断扩大等特征。首先,小学和初中存在学校类型的差异,一些窗口学校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它们或多或少采取带有筛选性的录取政策。虽然设立这些窗口学校的初衷是开展教改实验、对其他学校起示范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这种示范作用往往屈从于追求高升学率的目标。由于窗口学校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其他学校望尘莫及,这种示范作用受到限制,对提高所有学校的总体教育质量的作用也有限。其次,中等学校普遍是筛选性的学校,而非

7、统一的、具有多种职能的学校。学校基本上以升学为取向,职业教育、培训较缺乏。学生在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之间难以有效地流动。再次,在同一学校内,因学业类别、学习渠道、课程计划不同,如文、理分科,都会阻碍学生某几类才能的发展。复次,在校内进行异质化的分班和分组,有利于优生,不利于中、差生。虽然教育行政部门禁止设重点班,但是实验班、强化班等变相形式的重点班仍然存在。素质教育的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的改革以整体化、普通化、综合化、均衡化为特征。首先,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组织和结构,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实行小学与初中的整体化,初中与高中脱钩,完全中学“解体”。增建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

8、学校,或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