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

ID:1922395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7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_第1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_第2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_第3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_第4页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促进社会捐赠的对策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已经出现,并会进一步加强。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结果。但是,要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首要的就是要筹集到更多的教育经费,除了政府不断增加投入之外,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争取更多的社会捐助,吸引社会资金,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校经费短缺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捐助;方式选择  简介:徐林(1984-),男,四川通江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2、(重庆400715)  :G640     :A     :1007-0079(2011)11-0016-02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高等教育经费的多元化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1999年以扩大就学机会、拉动内需、推迟就业为目的的高校扩招,启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2003年,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达到1900万

3、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17%,2000年达到1230万人,2005年迅速增加到2300万人,2008年又增至2907万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1]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对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划分:高等教育为15%以下的适龄人口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接纳的学生占适龄人口总数50%时就进入了“普及化教育阶段”。可见,我国的高等教育才刚刚进入大众化阶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与世

4、界上高等教育普及的国家相比,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也很低。如美国,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时代,高等学校适龄青年入学率1960年为32.7%,1965年达41.18%;日本、英国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韩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于1995年就达52%,1996年高达60.3%。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必然会进一步加强。  在提高毛入学率和扩张规模的同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大

5、众化的发展。面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经费需求的日益增长,高校需要不断拓展经费筹集渠道、形成稳定可靠的多样化经费模式。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是唯一的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办学经费长期依赖国家拨款。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尤其是最近10年,基本上形成了政府拨款、科研经费、学校办学及创收、社会捐赠与赞助四部分组成的多种经费渠道。但是,政府仍然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见表1)。  目前,除了继续保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外,高校主动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费

6、的不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教育捐赠具有悠久的历史,接受捐赠是高校经费一项非常重要的。如2002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收入占学校总经费的28%,麻省理工学院捐赠收入占学校总经费的20%。[2]社会捐赠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占高等教育经费的比例很小,与美国、日本等教育普及程度高的国家相差悬殊,但绝对量和占高等教育经费比例的增长中波动正好说明社会捐赠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促进社会捐赠高等教育的对策思考  高校社会捐赠是指高校获得社会各方包括法人实体、自然人等给予的捐赠,属于

7、公益捐赠。也就是说,高校社会捐赠是指捐赠人为了资助教育事业,自愿将其所拥有的财产赠予高校处分或管理使用的行为。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欠缺的状况下,社会、政府、高校各方应通力合作,积极构建社会捐赠高等教育的内外部条件,进一步促进社会捐赠。  1.加强捐赠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公民乐于捐赠的社会氛围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美国以基督教文化为主的宗教捐赠文化盛行,美国的高等教育社会捐赠更是一直受到浓厚的宗教文化的影响,据美国教育援助委员会统计,2003年宗教组织就为美国高等教育提供了近3.6亿美元的

8、捐款。[3]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仁爱、积德行善、尊师重教、扶贫济困、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促进社会和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精神支柱。吸取传统文化精神和教育思想精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将对社会捐赠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固有的传统文化一定意义上是静止的,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社区、学校、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公益机构应加强对公民社会责任感,博爱、奉献等精神和科技兴国战略的宣传。尤其要加强针对校友的宣传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