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ID:19222018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9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_第1页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_第2页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_第3页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_第4页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摘要:金融危机的到来越发地使人们认识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而,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作深入的分析,得出相关政策性建议:一是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二是建立信用风险转移机制;三建立信用风险补偿机制;四是推进信用文化建设。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5-0150-02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风险日益成为金融风险生成的主要根源之一。主要表现在:(1)信用的普遍性和相互依存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

2、的经济相互依存度与日俱增,而信用是各国经济联系的纽带,在这个纽带上任何一点的破坏都会引起整体的反应。信用良好的银行或企业也会因此受到牵连,陷入信用混乱之中。(2)金融业的过度竞争与大量金融风险产品的创新。(3)信用监管制度远远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银行业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使传统的货币概念和测量口径趋于失效,金融监管难度加大,削弱了金融监管当局的监控能力。证券市场不断发生欺诈上市、虚假信息披露、违规关联交易以及操纵市场等事件,使得许多投资者受骗上当,蒙受损失。这就使得信用风险日益增加,从而引发金融危机。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缺乏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

3、统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有数据库、中间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分析层三部分。数据库存储各种交易信息;中间数据处理器主要将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分类识别和处理;数据分析层是数据处理的最高阶段,它根据风险管理的不同需求从数据库中抽取信息进行分析。而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之一在于基础数据。基础数据不统一和准确性比较差,从而使分析结果缺乏可信度,而且对于高层次的风险分析无法展开。(二)信用风险衡量技术落后9目前,我国的信用分析和信用风险计量技术仍处于传统的比率分析阶段,主要是使用专家分析和计算贷款风险度的方法进行信用风险计量。这种方法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指标和权重的确

4、定主观性太强,各行权数的确定不一致,难以进行风险的横向比较;以静态的资料作为分析基础,难以及时反映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的最新变化;只是从单一贷款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资产组合的集中风险;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行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也会使评定的贷款风险度与其实际情况不符等。现行贷款风险度量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银行要求全面和动态风险管理的需要。(二)内部评级不完善,风险揭示不充分与先进的国际性银行相比,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无论是在评级方法、评级结果的检验,还是在评级组织结构、基础数据库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风险方面的作用。另外,由于会

5、计信息不完备和真实性有待提高,以及缺乏衡量风险的技术方法,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数量方面都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建议以上我们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作了描述,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银行外部的体制性风险,商业银行难以驾驭和主导,但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的决策和管理行为把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内。因此,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来控制信用风险显得尤为迫切。(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9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一些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相继因经营中的失误遭受重创。例如,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日本

6、大和银行隐瞒美国国债交易亏空事件和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造成的大量银行倒闭事件。金融业人士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省,普遍认为市场组织者、监管当局固然难辞其咎。但正如保罗·克鲁格曼把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归因于坏的银行制度那样,这些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同样,我国的商业银行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也与内控体系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作为金融监管当局的人民银行也认识到了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下发了若干份文件要求金融机构予以执行,如《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并形成了在信用

7、风险内控方面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些具体规章制度,如“三查”制度,即对贷款企业的贷前资信调查,对贷款企业的贷时审查和对贷款企业的贷后检查;贷款业务的“审贷分离”审批制度,等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控建设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仍需加强。(二)建立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商业银行越来越愿意通过交易将信用风险的敞口转移给交易对手。但是可供商业银行转移其信用资产的市场仍然很小,而且缺乏流动性,与成熟的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不完善的状况下,实施风险转移机制存在制度和技术上的障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