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ID:19213723

大小:36.32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29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_第1页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_第2页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_第3页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_第4页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风微拂秋菊开,颔首微笑迎重阳;郊外风光无限好,漫步其间也逍遥;折枝茱萸运道好,步步如意走鸿途;信步登高来远眺,心胸开阔长精神。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以下的重阳节来了解。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XX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

2、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

3、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

4、被立为才老人节。  重阳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重阳”源出《易经》,该书称九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又称“重九”。屈原《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这表明重阳节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而到唐、宋,重阳节插茱萸、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已经很盛行,这也是诗人们在咏重阳诗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重阳节习俗的诗词。  重阳节也称登高节,有登高避灾的习俗。此习俗出自南朝梁人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李白在《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有:“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杜甫有《九日》诗云:“重阳独

5、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白居易也有《九日寄微之》诗:“去秋共数登高台,又被今年减一场”。边塞诗人岑参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节,诗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怀念那故园的菊花:“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另外古代还在重阳节后一日举行宴赏,号称“小重阳”。李白有《九月十日即事》诗云:“作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意思是说,昨天初九登高已结束,今天是小重阳,又要举杯宴饮。菊花怎么这样苦,连遭这两个重阳的采摘。  过重阳  古人因为九月九日这一天日月都值阳数,因而称此日为重阳,逐渐成为一个节日。魏文帝《与钟矫书》中道:“岁往

6、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又叫重九。陶渊明有文章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民间有重阳节,始自西汉。当时宫内每逢九月九日,便戴茱萸,吃莲饵,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之注中记载“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也说到了重阳节的宴饮之俗。民间根据费长房给桓景茱萸叶、菊花酒降伏瘟魔的故事,称九月九日登高,可以避却灾祸。而孟嘉龙山落帽、白衣送酒与陶公这样的风雅韵事,广为流传,人们竞相追随效仿,自命风雅,于是赏菊饮酒,遍及全国,,蔚然成风。晋代的荆楚一带,人们一般

7、在这一天去郊外宴饮。到了唐德宗时期,方始明确规定,把二月一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作为三个时令节日,而重九是官府公布的全年中的佳节之一。唐代的李顽在(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诗中写道:“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在昔日的太平之世,每逢重阳,官民往往大举庆贺,点缀岁时。  自从唐代以来,还有大重阳与小重阳之分。《荤下岁时记》中说都城在重九后一天举办宴赏活动,号称刁、重阳。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一诗也写道:“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筋;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至于各地的习俗,则又有所不同。江苏丹徒把九月一日作为小重阳,做糕和小慢头,上面插上

8、五色纸小旗,称之为重阳旗。此日之前就把祭品供奉给各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