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

医学ppt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

ID:19209277

大小:5.58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8-09-29

医学ppt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_第1页
医学ppt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_第2页
医学ppt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_第3页
医学ppt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_第4页
医学ppt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ppt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焦海胜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药学中心一.概述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三.治疗药物监测的范围四.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五.个体化给药六.我院TDM现状一.概述1.概念药物的血浓度简称血药浓度:是指用各种方式给药后未经分解或代谢的原药及其代谢药物在血浆或血清等体液中的浓度。治疗药物监测(TDM):以生物药剂学和临床药理学为基础,运用现代分析手段测定血液或其他生物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再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的目的。2.与其他学科的关系TDM其建立和发展得益于药剂学、药

2、理学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发展,而TDM的开展和逐步普及也带动和促进了一些相关学科如受体药理学、遗传药理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TDM被公认为是现代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3.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有人注意到血药浓度对于临床治疗的重要性。美国学者Brodie在1967年提出,由于个体差异,药物的血浓度比药物剂量更有意义,该学者最早提出个体化用药的概念。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相继报告了普鲁卡因胺和地高辛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我国于80年代开始重视TDM,如陈刚,吴莱文。在TDM的指导下制定和调整个体化的合理用药方案,是药物治疗

3、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二.TDM的必要性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其结果是仅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而有一些则出现毒性反应。显然,不同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这一不同源于下列多种因素。传统的临床用药:将剂量与药理作用强度直接相联系。实际上: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药理作用是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作用部位(受体)组织液中的药物浓度决定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1.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药物的疗效与副反应:更多的取决于血药浓度而非剂量!药理作用与血药浓度的关系特例苯妥英钠血药浓度

4、(ug/ml)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血药浓度10~2020~3030~40>40临床效应有效眼球震颤运动失调精神异常阿司匹林血药浓度(ug/ml)与疗效和毒性的关系血药浓度50~100>250350~400550~850800~11001250~15001600~1800临床效应镇痛抗风湿抗炎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死亡血药浓度的区域划分(1)两线最低有效浓度(MEC)最高耐受浓度(MTC)(2)三区无效区治疗窗中毒范围(3)与治疗用药的关系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药物的体内过程:用药部位→入血达到体循环→分布、代谢→排泄决定血药

5、浓度的根本因素: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用药剂量和机体的处置能力。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主要有药物本身和来自机体的因素两大类。剂量药物浓度药理作用⑴个体间差异⑴个体间差异⑵药物剂型差异及⑵疾病状况给药途径⑶合并用药(药物相互作用)⑶疾病状况⑷合并用药(药物相互作用)⑸病人的依从性⑴.药剂因素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主要影响因素有:①.吸收前在胃肠内的崩解程度。红霉素可被胃酸分解地高辛可被肠内细菌分解②剂型、处方中的辅料和制剂的工艺过程导致制剂间吸收率和吸收分数的变化,引起生物利用度的变化。⑴.药剂因素⑵.机体方面的因素Ⅰ.机体内部因

6、素:①生理:性别、年龄、生理周期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使血浆中苯妥英的游离浓度高升,可达成人的2倍。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对多种药物的代谢及消除减弱,导致血药浓度升高。②病理:胃肠道、肝、肾疾病、中枢感染性疾病胃肠道疾病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速率和吸收程度肾病综合征和肝硬化患者的蛋白结合率降低,可使苯妥英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心肌梗死患者对利多卡因的摄取降低,使血药浓度增高,产生毒性反应。③遗传:个体差异、种族差异中国人对地西泮的氧化代谢能力显著低于白种人,强代谢者的血浆半衰期相当于白种人的弱代谢者,为80小时,由此可以解释临床上

7、白种人应用地西泮的剂量大于中国人用量的1倍以上。慢乙酰化者:埃及和中东人为80%-90%,欧洲人和北美高加索人为40%-70%,亚洲人为19%-20%。慢乙酰化者易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异烟肼诱导的外周神经炎,肼屈嗪诱导的红斑狼疮,磺胺类药物诱导的过敏反应。④时间节律: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都存在一定的昼夜节律口服吲哚美辛,早晨比下午服药的血药浓度明显偏高;与其他时间相比,血药浓度在早晨7:00服药时偏高20%,晚上19:00服药时偏低20%.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Ⅱ.环境外部因素(影响机体内部因素而起作用)长期接触多环芳香烃类

8、及挥发性全麻药等可诱导肝药酶,加速药物代谢。铅中毒可抑制肝药酶活性,减慢药物代谢。三.治疗药物监测的范围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与其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故对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成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临床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是否都需要进行TDM呢?不是!1.决定是否进行TD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