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ID:19204906

大小:18.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9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_第1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_第2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_第3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_第4页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从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中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阐述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措施,希望能为从事本项研究工作的同仁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据统计发现80%以上高层建筑通过设置转换层来实现不同结构形式的荷载传递。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是中不同结构形式相接的关键点,如何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转换层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高层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

2、大问题。因此,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工程意义。笔者将结合一工程实例从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施工中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措施。  本工程项目的高层建筑占地面积为5452m2,建筑面积49863m2,地下2层,地上28层,建筑总高度,6层以下是裙楼,属于框架剪力墙体系,层高~5m,6层以上为塔楼,属于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为,在第五层设置梁式结构转换层,层高5m。一般转换结构的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4~1/6,该建筑最大净跨,所以大梁截面1200×2100mm,上下各配

3、32ф28纵向钢筋;其余的梁在600×2400~600×1500mm间,平均板厚300mm,箱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50。转换层具有自重大、层高大、结构受力复杂、钢筋密集、结构防裂要求严等特点,这就要求较高的施工技术才能做到。  转换层作为高层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难度大,把握转换层的施工特点,充分论证、分析其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而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体系则是转换层施工进行的前提。模板的支撑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次性支模;荷载传递法支撑;叠合浇筑法支撑。  如采用叠合原理可将转换层分两次次或三次浇筑叠合

4、成型,利用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强度支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可以减少楼板的压力,降低工程成本。相反,若采用一次支撑、浇灌混凝土方案,转换层底模板的支撑需要从转换层底一直支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板,这种方案需要准备大量的模板支撑材料,则需设置多层满堂钢管支撑体系。钢管支撑和模板一次投入量大,停滞时间长,施工费用高,施工质量也难以确保。如采用荷载传递法,将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由若干层楼板共同承担,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计算来确定,这就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和工作量。综上所述,通过对三种方案的对比,最后选择了安

5、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分层浇筑法支撑”施工方案。  施工工艺分析  总体来说,若按常规方法施工主要难点有以下方面:第一,地下室两层需要加固;第二,箱体内的模板支撑施工系统施工周期长、成本高、难度大,有一定风险,箱型梁箍筋需加密、顶板配筋较密集,中间预埋有隔板,且箱梁内模封闭难以拆除,壁板预埋电管、拉杆较多,振捣难度太大,不能保证箱梁底板混凝土密实;最后,大体积的混凝土工程的裂缝防止较难。  转换层的钢筋工程  由于转换层梁断面尺寸大,钢筋骨架高度大、重量大、数量多、间距密等特点,给配筋就位、绑扎和超长纵筋的接头处理带来困难,采

6、用钢管支撑系统作为承力架可以保证其不变形。做法如下:梁底模完工后,可在其上装设钢筋托架,以解决大梁面筋支托困难,面筋架设按“主→次→上→下”的顺序进行,具体工序如下:主梁第二排面筋→次梁的第二排筋→主、次梁的第一排面筋→套箍筋→主、次梁底筋并与箍筋作定位绑扎→梁侧腰筋。完成后钢筋托架不予拆除,浇入梁内。主、次梁钢筋要一次绑扎成型,且主梁上排钢筋必须按设计要求锚入柱内。  转换层梁混凝土强度控制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条件及转换层结构布置情况,我们采用的是叠合法浇筑施工。采用泵送混凝土(或塔吊配以料斗)浇筑,混凝土骨料主要选用1~

7、3cm的碎石,节点区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混凝土级配采用~lcm、l~3cm碎石各占30%和70%,并辅以小直径振动棒和钢筋插钎进行混凝土捣实。主、次梁第一次混凝土浇灌后必须待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C50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混凝土浇灌。混凝土浇筑期间,应有专门人员对支撑系统进行检查,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施工技术措施  支撑系统的搭设  支撑系统采用ф48×标准钢管搭设;主梁立杆间距为500mm;次梁立杆间距不大于6O0mm,80×150mm主格栅方料,间距500mm;次格栅50×100mm,间距300m

8、m。梁下最大空间取3200mm,纵距取1000mm,横距取1500mm,各用水平连杆双向拉固;每平米三根立杆,立杆下采用通长铺设200mm×50mm木仿配钢垫板,按满堂搭设脚手架。立杆最大总承重/m2大于/m2较为安全。为避免楼板的剪、弯破坏,可在地下一层增设支撑体系,使地下一层梁板与一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