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职场教育”模式为依托,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职场教育”模式为依托,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基本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职场教育”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理定位相一致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建立与服务面向定位相一致的教育教学体系,才能突出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研究的重点之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是由较好的专科层次院校提升的,做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如何把多年
2、从事高职高专教育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凝练、提升和借鉴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上来,笔者结合所在院校的实际,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职场教育”模式。 1应用型本科教育必然是技术应用型教育 学校定位决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必然是技术应用型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大致呈现金字塔型结构:顶端是少数研究型大学,中间是普通本科院校,底部是高职高专学校。位于普通本科院校底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根本任务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行业和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实现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反映了学校根本任务是否实现,决定了学校的存亡兴衰。 1.动力驱动机制决定了应
3、用本科必然是技术应用型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行政、学术和市场三种力量的影响。行政和学术动力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就业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与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的力量和发展的空间,市场力量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比其他任何类型的高校都要更加关注市场、关注行业、关注就业。 1.学校的根本任务决定了应用本科必然是技术应用型教育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面向就业需求,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与行业、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就业、创业和创新基地,
4、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推动就业观念的转变,才能确保学校根本任务的实现。 技术应用型教育的模式创新——“职场教育”模式 “职场教育”模式是实现技术应用型教育的理想模式,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理定位相一致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职场教育”建立了一种把学校教育作为职业生涯起点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学生身处学校,即是置身职场,四年的职场专业培养和训练,理应成为受行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又有别于高职高专教育,主要表现在: (1)培养目标不同。应用型本科:工程应用、技术应用,培养专业服务骨干;传统本科:基础理论研究、科技研发,培
5、养高级人才;高职高专:工程、技术、专业服务,培养操作人才; (2)培养规格不同。应用型本科:本科为主,少量研究生;传统本科:本科、研究生并重;高职高专:专科; (3)培养口径不同。应用型本科: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和行业准入;传统本科:以学科专业为导向,强调通识教育和广泛适应性;高职高专:以岗位就业为导向,理论强调够用为度、技能达到上岗要求; (4)培养人才类型不同。应用型本科:应用型人才,强调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传统本科:研究型人才,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高职高专:操作型人才,强调技术操作; (5)培养方案不同。应用型本科:以行业
6、从业资格为参照系,强调行业职业能力;传统本科:以学科体系为标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高职高专:以岗位技能为标准,强调岗位操作技能; 3“职场教育”模式的建立 “职场教育”是实现技术应用型教育的理想选择。“职场教育”模式下,学校不仅重视学生就业率这一就业的“量”的指标,而且,重视学生在行业内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就业“质”指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实现学生顺利就业、高质量就业,既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质量,也是“职场教育”最直接的目标。 首先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要体现“三个符合度”,即:学校目标与行业需求相符合;培养目标与
7、课程体系相符合;培养目标与培养质量相符合。最低目标:在本行业顺利就业;最高目标:以顺利就业为平台和依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锻炼,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所在行业关键性的工程应用、技术应用和专业服务骨干,成为在所在行业有影响的、从事本行业应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行业获得较高的薪酬。 3.建立建立仿真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生进入大学即是职业生涯的开始,把大学教育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起步。外部环境:协调和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开展产学合作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软环境——校园文化、大学精神、教学氛围,硬环
8、境——教学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室、教学设施、设备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