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66905
大小:21.6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9
《浅谈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论文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育工作 职业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职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技术学校重要任务。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都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作过重要指示。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了
2、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使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实施以德治国的客观要求 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其主题就是思想建设。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一种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道德体系。对于学校而言,加强和实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公民
3、道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实现祖国强盛的需要 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中初级管理、技术人才,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接班人。这既给职业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一在未来社会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群体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方向,是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将直接影响到国运兴衰和政局稳定。 (三)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来抓,对于职业学校而言,就是要树立“成人居先”的教育思想,把教育学生成人放在第一位。 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学校德育面临的问题 1.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给学校德育带来重大影响。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应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
5、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带来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容易诱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腐朽思想和文化也会乘机而入,这对尚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期的青年学生来讲,影响重大。如何增强青年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防腐拒变的能力,避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现化、先进与落后等矛盾冲突对青年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教育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
6、族传统美德、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时代旋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摆在学校德育工作面前的首要课题。 2.中西文化的相互渗透给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教育面临的最重的任务是德育,一方面社会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的激情、诚实守信、团队精神”的人,要求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张扬个性;另一方面现在的德育是“成人化的标准、知识化的形式、课堂化的模式”,难以触及青少年的心灵,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新形势下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新型关系,要求职业学校要树立起“学生是上帝”的职教意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7、,要求每一个教师主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动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切不可再有“一言堂”、“强行灌”、“一撤手”等现象存在。 3.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学校德育提出严峻挑战。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诞生了网络,网络的延伸又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领域更广。如今,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只需轻点鼠标,便可通览古今,畅游世界。但同时,光怪陆离的黄色网站、不健康信息也充塞其中,并以其巨大诱惑和毒害侵蚀学生心灵;虚拟世界里的轻松、无所顾忌与现实生活中的压抑、谨小慎微形成强烈反差,诱使学生沉溺网上游戏、交友、聊天甚至网恋等
8、,加之,教师对网络知识学习的滞后,使学校对学生思想、心灵的了解、监控能力越来越弱,对德育针对性的捕捉越来越难,对德育实效性的评价越来越欠准确。如何适应网络发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实现育人目标,是网络时代给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