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

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

ID:19151718

大小:26.6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29

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_第1页
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_第2页
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_第3页
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_第4页
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物灌溉制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  篇一:农田水利学  第一章  1农田水分状况  农田水分:指农田中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地表水:地表积水。土壤水:包气带中的水分。  地下水:饱水带中的水分(可自由流动的水体)。  与作物生长最密切的是土壤水。  一、土壤水  (一)土壤水分形态  土壤水又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几种水分形态。  1.吸着水  (1)吸湿水  分子力、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移动、分子状态水  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吸湿系数。  (2)膜状水  分子力、束缚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移动但不能脱离土粒表面、液态水膜膜状水达

2、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最大分子持水率。  2.毛管水  对于单个土粒,只能依靠分子力吸附水分,但对于由许多土粒集合而成的土壤,其连续不断的孔隙相当于毛细管,  因此还存在一种毛管力,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按水份供给情况不同,分悬着毛管水和上升毛管水。  (1)悬着毛管水  灌溉或降雨后,在毛管力作用下保持在上部土层中的水分。  土壤储存水的主要形式。  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田间持水率。  (2)上升毛管水  在地下水位以上附近土层中,由于毛细管作用所保持的水分。  上升毛管水达到根系,则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但地下水位不允许

3、上升到根系,以防渍害。  盐碱地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位,发防发生次生盐碱化。  3.重力水  土壤中超过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为重力水。  重力水以深层渗漏的形式进入更下的土层,或地下水。  旱地应避免深层渗漏,以防止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  水田保持适宜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会增加根部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  (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对水分的吸力:1000MPa—  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力:MPa左右  (1MPa=大气压=100m水柱)  如果水分受土壤的吸力小于MPa,作物可吸收利用;如水分受土壤的吸力大于  MPa,则作物不能吸收利用。  MPa是有

4、效水和无效水的分界点。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可以用下图来说明:  (图:土壤水分有效性图)  二、农田水分状况  (一)旱田适宜的农田水分状况  不允许地表积水  土壤适宜含水率:凋萎系数~田间持水率  凋萎系数=β田  地下水水质较好,则地下水位可较高,但一下水位不能达到根系层。  有盐碱威胁地区,应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以免发生盐碱化。  (二)水田适宜的农田水分状况  水稻是喜水作物,除适时晒田处,田面要经常维持一定的水层。但水层不能过深,否则会使根系缺氧,使根部发生无氧呼吸,有毒物质增加,影响根系生长发育,甚至烂根。  目前多用浅水勤灌,适时晒田。缺水地

5、区应推广控制灌溉技术。  地下水位不宜过高,应保证一定的深层渗漏。适量的深层渗漏对水稻生长有利,可增加根部氧分。深层渗漏也不宜过大,会浪费水,流失肥料。  (三)农田水分状况的调节  农田水分状况并不是总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农田水分可能过多,也可能过少,水分过多和过少都对作物生长不利。下面分析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1.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及措施  原因:降水量大;洪水泛滥;地下水位过高等。  形成的灾害  洪灾——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  涝灾——降水过多,积水难排,造成灾害。  渍害——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造成灾害。  措施:  防洪—

6、—整治排洪河道,兴算修水库,加固堤防等。  防涝——开挖排水河道,修建排涝闸、站等。  防渍——开挖田间排水沟,防止过量灌溉等。  2.农田水分过少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原因:降雨少,土壤滞水能力差(山丘区)等。  措施:  灌溉——主要措施;  疏松土层——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  地表覆盖——用麦桔、地膜覆盖,阻止土壤蒸发;  化学抗旱——减少叶面蒸腾。  2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水分运动的两种途径:毛管理论、水势理论。  毛管理论仅适用于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分析。  水势理论则是根据在土壤水势基础上推导出的扩散方程,研究土壤的水分运动。这种方法理论严谨,

7、适用于各种边界条件,因而具有广阔的应有前景。  一、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  在一般情况下,达西定律同样适用于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根据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则,可推导出水壤水运动基本方程。  土壤水运动基本方程的两种形式:式(1-11)和式(1-14。  在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已知的情况下,可求解式(1-11)和式(1-14),得各点土壤含水率(或负压)和土壤水流量的计算公式,或用数值计算法,直接计算各点土壤含水率(或负压)和土壤水流量。  二、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除雨和灌水入渗是补给农田水分的主要来源。教材中针对地面已形成一薄水层情况,推导了如下基本公式:

8、  (1)剖面含水率分布,式(1-19')  (2)入渗速度公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