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物流和物流信息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教学目标与要求þ了解物流、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þ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þ掌握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的概念。þ掌握物流信息的作用。þ掌握现代物流中各种技术的应用及现状。þ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特征,包括管理性和服务性、适应性和易用性、集成化和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þ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引例宝供的企业物流发展观念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总部设立于广州。目前在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了6个分公司、48个办事机构,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并向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延伸的物流运作网络;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为世界500强中的近50家大型跨国集团和国内一些大型企业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1.观念领先战略首先,大力推行“量身定做、一体化运作、个性化服务”模式。宝供打破传统业务分块经营模式,在各大中心城市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建立遍布全国的物流运作网络,将仓储、运输、包装、配送等物流服务广泛集成,为客户“量身定做”,提供“门到门”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以及其他增值型服务。因此,要根据客户的生产及销售模式,全面规划物流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物流供应链,支持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策略,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核心竞争力。其次,广泛采用具有国际水准的SOP运作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GMP体系,确保为客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即SOP标准操作程序及GMP标准质量保证体系。为了规划业务部门的运作标准,宝供还建立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各类标准操作程序,即SOP。任何岗位上的任何事,SOP都有详细的规定。通过SOP的正确执行,确保业务运作不会因个人的因素造成服务品质的不同,确保GMP质量体系的实施和实现。在与宝洁公司的合作中,当时为了适应宝洁公司严格的质量要求,也为了建立健全宝供自身严格的服务质量体系,1996年,宝供公司以GMP为蓝本,根据GMP的13个关键要求,制定了一套相应的系列化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将每项要素的具体标准及要求汇编成《质量管理手册》,全面实施。同时,在公司总部专门设立质量管理部,具体落实贯彻《质量管理手册》,从而使每一项业务运作从作业开始就有质量控制和跟踪,充分保证业务运作质量稳定可靠。此外,重点提供国内领先的基于VPN系统的物流信息服务。早在1997年,宝供就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建成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国联网的物流网络信息系统,使宝供总部、6个分公司、48个办事处实现内部办公网络化、外部业务动作信息化,并实现全国各地的运输、仓储等关键物流信息系统实时管理和控制不同区域、不同仓库、不同类型、不同产品的库存,制定最佳营销策略。同时,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动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动作效率。1999年,宝供又建立业务成本核算系统和基于VPN电子数据交换平台,采用XML技术进一步提升与客户的电子数据交换水平,实现数据无缝交换与连接,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如各类业务报表、运作咨询服务。2000年,宝供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构筑了基于联盟化、集成化、网络化VPN物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大力开发整合客户供应链和支持电子商务的新系统,并通过XML技术,在与客户进行数据交换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定供的信息服务和业务运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2.科技支持战略21世纪是知识和科技的时代,专业化、细致化、科学化的物流知识将成为客户物流体系改革、整合、规划和设计的重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如各种条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自动分拣技术、卫星定位技术、自动化技术、物流仿真技术、辅助决策技术等将成为物流运作的重要工具,“知识化和科技化物流”将成为宝供服务的主要特征。3.服务创新战略一方面,引导物流服务朝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把物流诸多环节、服务类型进行系统整合,将不同货运公司、仓储公司以及社会资源进行物流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长期的、专业的、综合的高效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适应21世纪个性化消费和个性化服务的需要,改变传统企业的单一成本竞争策略转移到差异型、个性化的物流特色服务竞争。4.人才效益战略公司将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人才效益”优势,广泛汇集和吸引一批包括教授、博士、硕士在内的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科技化、现代化的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未来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百分之百具有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公司内部严格贯彻执行完善的培训和激励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选拔、晋升和奖励工作成绩显著的员工,将公司利益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建设一支灵活精干、协作高效的学习型人才队伍。5.联盟发展战略宝供与不同行业的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客户在它所处的行业的地位非常令人敬仰,如飞利浦、联想、雀巢、沃尔玛等。在这里,可以发现宝供获得竞争的优势和秘诀:以成功客户为核心。在这些年,宝供能够快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来扩大其市场份额,就在于它吸引和拥有了不同行业中“最成功的顾客”。宝供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关键的客户身上时,只要客户的生意取得了成功,宝供的生意随之也会成功。这就是宝供的“供部客户联盟策略”,强调在“供应链”的诸节点之间植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实施企业联盟化战略。资料来源:物流考试网,http://www.examw.com/wuliu/anli/indexA6.html1.1物流1.1.1物流概念的产生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经济活动开始就有了物流现象,只是当时人们没有这样的认识和文字定义。金字塔的建成可以说明古代埃及人朦胧的物流思想,因为他们完全用人工将230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大石块从远处的高山上采掘下来,搬运到工地,最后将它们提升100多米高并按照设计要求将巨石垒起来,如果没有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物流作业方法,即使是用再多的人、花再长的时间,也是不可想象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这些只能称为物流“意识”,还不是明确的物流概念。物流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20世纪初到现在一个世纪的时间内,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这一阶段是物流概念的孕育和提出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一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二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三是意见不统一。主要有两种意见、两个提法:一是美国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ArchW.Shaw)于1915年提出的叫做PhysicalDistribution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市场分销的角度提出的;二是美国少校琼西·贝克(ChaunceyB.Baker)于1905年提出的叫做Logistics的物流概念。他是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应该说,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内容是不一样的。阿奇·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萧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直译应该是“实体分配”,按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应该译成“分销物流”。它实际上就是指把企业的产品怎么样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而Logistics是后勤的意思,主要是指物资的供应保障、运输储存等。这两种不同的概念,之所以都分别能存续下来,是因为它们都分别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响应、应用和发展。还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各自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独立运用,二者之间没有发生冲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学派来进行统一规范,也不需要得到社会广泛一致的公认。因此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是市场营销学和军事后勤孕育了物流学。2.第二阶段:分销物流学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开始到80年代中期,可以叫做分销物流学(PhysicalDistribution)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且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1)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1961年斯马凯伊(EdwardW.Smykay)、鲍尔素克斯(DonaldJ.Bowersox)和莫斯曼(FrankH.Mossman)撰写了《物流管理》,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物流管理的教科书,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科。20世纪60年代初期,密西根州立大学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分别在大学部和研究生院开设了物流课程。1963年成立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将各方面的物流专家集中起来,提供教育、培训活动,这一组织成为世界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2)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公认的物流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传到了日本,在日本得到了承认、发扬和光大,以后又逐渐传到了欧洲、北美,70年代末也传到了中国。这样,基本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接受了这样的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学。分销物流学主要把物流看成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的总和。在分销物流学中,主要研究这些物流活动在分销领域的优化问题。在各个物流专业理论和应用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系统理论、运输理论、配送理论、仓储理论、库存理论、包装理论、网点布局理论、信息化理论以及它们的应用技术等。(3)在分销领域各专业物流理论竞相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1965年美国J.A.奥列基博士(Dr.JosephA.Orlicky)提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并指出订货点法的物资资源配置技术只适用于独立需求物资。而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相互之间的需求则是一种相关需求,应当用MRP技术。在MRP发展的基础上,受MRP思想原理的启发,20世纪80年代又产生了应用于分销领域的DRP(DistributionRequirementPlanning)技术,在MRP和DRP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90年代又出现了LRP(LogisticsResourcesPlanning)技术和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技术。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创造的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InTime,JIT)以及相应的看板技术是生产领域物流技术的另外一朵奇葩。它不仅在生产领域创造了一种革命性的哲学和技术,而且为整个物流管理学提供一种理想的物流思想理论和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物流的各个领域。企业内部另一个重要的物流领域是设施规划与工厂设计,包括工厂选址、厂区布局、生产线布置、物流搬运系统设计等,也都成为物流学强劲应用和发展的领域,形成了物流管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所有这些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强劲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分销物流的概念显然不能包含它们,使原来只关注分销物流的人们自然想到,只使用分销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已经不太合适了,特别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物流活动进一步集成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发展,改换物流概念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于是就进入了物流概念发展的第三阶段。3.第三阶段:现代物流学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现在,叫做现代物流学(Logistics)阶段。第二阶段物流业的发展,使全世界都自然意识到,物流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原来的分销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已经不适应这种形势,应该扩大概念的内涵,因此决定放弃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而采用Logistics作为物流的概念。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候的物流概念Logistics虽然和第一阶段的军事后勤学上的物流概念Logistics字面相同,但是意义已经不完全相同了:第一阶段军事后勤学上的Logistics概念主要是指军队物资供应调度上的物流问题;而新时期的Logistics概念则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无论是广度、深度以及涵盖的领域、档次都有不可比拟的差别,因此这个阶段的Logistics,不能译为后勤学,更不能译为军事后勤学,而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企业(包括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概念。这个阶段的主要事实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企业内部的集成化物流:例如,MRP II把生产管理与生产能力管理、仓储管理、车间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DRP把分销计划、客户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车辆管理、仓储管理、成本管理等集成起来;LRP把MRP和DRP集成起来;ERP把MRP II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行政办公等系统集成起来等。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进一步导致物流专业化、技术化和集成化,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理论的诞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进一步导致物流管理的联合化、共同化、集约化和协调化。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1.1.2物流的含义物流(Logistics),直观的理解是物质实体的定向移动,既包括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改变,也包括其在时间上的延续。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从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演变而来,原意为“实物分配”。虽然Logistics和PD的概念上有些相近,但还是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一般认为前者意义更为广泛,在叙述上更加简洁,也为人们所通用。物流的概念从两个渠道传入中国:一是欧美等国的市场营销;二是日本的物流。在我国因引进物流的渠道不同,也存在不同的理解。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二十多年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于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物流术语》对物流给出了如下定义:物流即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的目标是实现上述的过程最优化。因而物流也可定义为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目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及其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通、存储、销售的效率及效益,而对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对物流的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1)物流是一个服务行业。物流是以制造商为中心,以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借助于信息流,服务于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竞争体系。(2)物流具有计划性。从企业资产经营的角度,物流就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的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据统计,在中国,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50%,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着手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物流正在成为企业利润的另一重要源泉,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计划管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的要求。以最优的成本和最佳的条件保证最多的客户在准确的时间和准确的地点取得最好的产品,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的目标。(4)物流的两个最主要的环节是运输和储存。对于一般制造业来说,运输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因此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5)物流具有综合性。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正是通过功能整合,实现用户优势互补,进而结合战略规划,控制物流的各个环节。1.1.3物流的功能和分类1.物流的功能为了满足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的要求,物流功能性活动主要由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及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及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等组成。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物流的总体功能是在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的条件下,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要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利润。2.物流的分类根据物流的需求、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不同角度,物流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物流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流活动,需要采取不同的运作方式、管理方法等;针对相同类型的物流活动,可以进行类比分析、规模整合等。(1)按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分类。从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分,物流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①供应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②生产物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③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方和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④回收物流: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⑤废弃物物流: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2)按物流作业执行者分类。从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物流可以分为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①自营物流:企业自身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②第三方物流: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第三方物流得到了巨大发展,日益成为主要的物流模式。(3)按物流活动地域范围分类。从物流活动地域范围的角度分,物流可以分为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①国际物流: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②国内物流又可以分为区域物流和城乡物流,前者又可以细分为行政区域物流和经济区域物流;后者又可以细分为城镇物流和乡村物流。(4)按物流活动发生主体分类。从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分,物流可以分为工业企业物流、商业企业物流(包括批发企业物流、零售企业物流等)、非营利组织物流(包括医院、社会团体、学校、军队等单位物流)及废品回收企业物流等。(5)按物流活动所属产业分类。从物流活动所属产业的角度分,物流可以分为第一产业物流(农业物流)、第二产业物流(工业物流和建筑业物流)、第三产业物流(商业物流、服务业物流及军事物流)等,也可以根据各产业中的具体业态对物流活动作进一步的划分。隶属于不同产业的物流活动,在物品、载体、流量、相互之间差异很大,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1.1.4物流对企业的影响1.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从企业这一微观角度来看,物流对企业的作用有:(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达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要依靠物流及有关的其他活动创造和提供保证的。(2)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靠生产工艺中不断的物流活动,有时生产过程本身便和物流活动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3)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企业的发展靠质量、产品和效益,物流作为全面质量的一环,是接近用户阶段的质量保证手段,更重要的是,物流通过降低成本,间接增加企业利润,通过改进物流直接取得效益,这些都会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2.物流可以降低成本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困难有重要作用。我国当前许多企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成本过高。发展物流产业能够有效降低社会流通成本,从而降低企业供应及销售的成本,起到改善企业外部环境的作用;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合理化又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这对于解决我国企业当前的困难无疑是非常有利的。3.物流的利润价值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可以通过降低生产的经营成本间接提高利润,这只是物流利润价值的一个表现。对于专门从事物流经营活动的企业而言,通过有效的经营,可以为生产企业直接创造利润。许多物流企业在为用户服务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自己的“利润中心”作用,可以成为企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利润增长点。国民经济中过去把许多物流活动当作公益活动来办,投入没有回报,组织不合理、服务水平低、技术落后,这些领域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和技术之后,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利润源;企业中许多物流活动,例如连锁配送、流通加工等,都可以直接成为企业利润新的来源。4.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流的服务价值,实际上就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的价值。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飞速发展将从整体上改变整个国民经济的动作效率,对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其主要表现如下所述:(1)大大降低高昂的物流成本。(2)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产成品大量库存沉淀的顽疾,极大地减少库存占压资金,使“零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库存”成为可能。(3)加快资金周转,使有形货币在流通中产生更多的无形货币。(4)减少由于低水平、条块分割的物流方式造成的巨大物耗,有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5)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1.1.5物流组织1.物流中心物流中心(LogisticsCenter)又称流通中心,它是有一定规模的组织、衔接、调节、管理物流活动的一个物流据点。有的物流中心是仓库在功能和形态方面发生变化的产物,反映仓库的一种新观念,它是仓库由储存型向流通型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的更高的组织形式。也有的是在原有的运输机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称为运输中心。有时两者也往往有机地衔接成为一个整体。但不管是哪一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流中心,它们都是实现物流系统的产物。物流中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生产和消费的时间差别。商品的生产与消费,总是表现为有一定的时间差别。在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商品的购进与销售之间的间隔时间内,通过物流中心的储存功能,起到了调节它们之间的差别的作用。同时,物流中心虽然不是以商品储备为目的,但为了保证市场急需,以及保证集货、配货、加工等功能的顺利实现,也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储备,起到“蓄水”调节作用。这种集中性质的储备,较之分散储存,还可以起到降低储备总量、增强供与销的调节能力的作用。(2)合理、经济地组织商品运输。在商品发运之前,有一个集配的过程。在物流中心里集中地进行货源的组织、配载等工作,可以有效地加强车、船、货的衔接。同时又可以将更多的商品集中起来,经过理货、分拣后,向更多的方向,有效地开展合理运输,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多次储存、重复运输、反复倒运等不合理现象,可以大大降低运输费用。(3)向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服务水平。在物流中心里,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要求,按照销售的批量大小,直接进行编配分货工作;可以进行开箱拆零、拆包分装工作,做到直接发货;此外,还可以对初级产品进行分级、分选加工、简单成型、切裁加工等工作,做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把物流服务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4)提高设备利用率。在物流中心里,物流设施得到高度集中的管理,克服了分散管理时设备利用上的忙闲不均、物流设施的使用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所造成的浪费,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2.配送中心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主要担任城市物流据点之间短距离的末端物流的运送任务,是一种小规模的、按千百个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配货,然后将货物及时送到零售点或顾客家中的物流场所,配送中心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配送功能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配送中心是物流中心数量比较多的一种,由于经营主体和商品的经营形式不同,配送中心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1)以生产为主的配送中心,是为工业自销业务而建立起来的。工厂的产品存放在工厂的物流中心里,然后可以向众多的零售店进行配送。它的特点是环节少、成本低。但对零售店来说,因为从这里配送的商品只能局限于一个生产厂的产品,难以满足商店销售商品琳琅满目的要求。(2)以批发商为主的配送中心,是把从各个厂家购进的商品,经过批发环节的物流中心,然后向零售店送货。虽然多了一道环节,但是一次送货,品种多样,有利于减少零售店的进货次数。(3)以零售商为主的配送中心,一般都建立在大型零售商店或超级市场的附近。从批发部进货或从工厂直接进货的商品中,经过零售店自有的配送中心,再向自己的网点和柜台直接送货。为保证商品不脱销,零售店必须有一定的“内仓”存放商品,这种配送中心可以及时不断地、高效率地向商店各部门送货,不仅有利于减轻商店内仓的压力,节省内仓占用的面积,而且由于库存集中在配送中心,还有利于减少商店的库存问题。(4)以物流企业为主的配送中心,是为批发企业服务的综合性物流中心。各地批发企业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商品存储在当地的仓库里。在仓库实现由储存型向流通型转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配送中心,与批发企业自己的配送中心相比,它的特点是物流设施的利用率高、成本低、服务面广。各级批发部门和大型商店采购的商品,都可以直接存储在综合性的配送中心。发货时,由配送中心根据需求者的不同要求,及时地把商品配送到需求者手中,还要力求做到进货与发货的同期化,即商品在配送中心里停留的时间很短,进入中心的商品经过分货、配货或加工后,随即运交需求者。特别是对一些批量比较大、品种比较单一的商品,通过加强信息联系,甚至还可以做到商品不进配送中心,直接送给需求者。具体做法是,通过加强电讯联系,首先掌握商品购销的信息,包括工厂交货日期、交货的数量和花色品种的信息,以及需求者要求配送的商品数量和花色品种的信息。把这两个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就可以确定工厂的交货应该送到哪些需求者的手中,然后可以制订出当天送货的方案。接着根据当天汽车运输能力的信息和送货地点的信息,排出合理的循环送货路线,避免迂回倒流。这样就可以做到,在到工厂提货后,逐一地将商品送到需求者手中,实现进货或发货同步进行。物流配送是发达国家商品流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外商品配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延伸,对经济与社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商品物流配送是流通社会化、现代化的一种趋势。我国的商品配送,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商品供应方式的改变,在生活和生产资料流通中逐步开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制定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将物流中心建设作为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提上了议事日程,试点的范围和行业逐步扩大。特别是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商品配送中心发展很快。目前,我国配送的商品种类和经营方式越来越多,配送的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元,正在逐步深入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商品物流配送是当前流通领域里一项重要的改革实践,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物流基地对物流基地(Logisties Zone)的叫法,各国有所不同,有的称为“团地”,有的称为“园区”。物流基地是把分散的物流据点相对集中在一起,以利于加强物流的专业管理,是实现物流的合理化和系统化的基础。当前物流据点的集中化,已成为世界趋势。随着企业规模和物流量的迅速扩大,世界各国为实现物流合理化,大都采取物流据点集中化的做法,以利于减少库存、加强管理和采取先进技术,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如日本东芝公司把分布于全国的177处物流据点集中为23处,制造手表的服部精工公司把物流仓库从原来的140处减为11处,在日本把集中在一处的仓库群体称之为“物流团地”。在欧洲,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和实现更具效率的存量管控,实行集中化欧洲物流(CentralizationofEuropeanDistribution)已成为必然的趋势。2000年,法国计划在北部哈佛港设立一个160公顷的物流园区;同时并扩建位于戴高乐机场物流园区。在荷兰,共有550家欧洲物流中心,其中多数集中在鹿特丹海港和阿姆斯特丹契福尔机场地区,形成了具有很大规模的物流园区。美国的DryStorageCo.在芝加哥的配送中心仓库面积达30万平方米,Wal-Mart在芝加哥的配送中心仓库面积也有10万平方米,拥有168个卡车货位,也都是连成一片的仓库群体。4.流通基地流通基地较物流基地又前进了一步,它的特点是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于一体。在流通基地内不仅设有物流基地和大型的公路货物集散中心,而且还设有商品流通中心,包括商务交易馆和展示厅等商业设施。商流和物流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指商品的买卖活动,后者是指商品的物理运动,两者功能不同,但又密不可分。在一般的情况下两者同时存在,商品每经过一次买卖活动,就要伴随一次实体的转移,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将对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流通基地(包括物流基地),由于规模巨大,既要占有很大的土地面积,又要与当地市政府规划、交通建设结合起来考虑同步进行。这绝不是任何一个部门和企业力量所能胜任的。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一般采取行政行为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以日本东京为例,东京是一个极繁华的世界级大都市,为推进物流据点集中化,以加强物流的合理化,解决交通混杂,减少车辆空驶,以及城市功能紊乱等问题,采取将物流机能从市中心分离出去的办法,在近郊东、南、西、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北方向分别建立了和平岛、葛西、板桥和足立等四个现代化的流通基地。它们的做法如下:(1)由政府牵头确定市政规划。在市郊结合部,选择有利于今后交通设施能配套建设的合适地块,作为建设流通基地的场所。(2)制定优惠政策。将基地内的地块分别以生地的价格出售给各个不同类型的物流行业协会,然后由行业协会完全运用市场机制在会员中招募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和建造物流设施。考虑物流业是一个投入大、回收期长、社会效益显著的特殊产业,资金不足部分,由政府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解决。(3)政府对已确定的规划区加快交通设施的配套发展,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使流通基地内的地价和房产升值,使投资者得到更好的回报。1.1.6物流的现代管理理念1.第三方物流的兴起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3PL/TPL)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第三方物流”一词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盛行,在当时它是用于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这一方面进行描述。第三方物流又被称为“合同物流”、“契约物流”、“外包物流”等。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或储运公司来完成,由于它们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因此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之外的第三方,故称第三方物流。物流社会化,国外又称第三方物流,是指商流与物流实行社会分工,物流业务由第三方物流业者承接办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方物流企业间可以充分共享各种信息,同时也要求双方能够相互信任,这样企业所形成的关系便是物流联盟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委托企业之间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协,而是根据合同条款规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从对外委托物流活动的形式来看,一般认为有以下三种方式:(1)企业自身从事物流系统设计等宏观性的管理规划活动,将运输、仓储、配送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委托给其他外部的物流企业。(2)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委托企业自己承担物流作业。(3)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活动的运作等都由物流企业承担,并对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营负责,对委托企业负责。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它兴起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第三方物流产生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3)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管理理念的出现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实现了对物流的整合,有着许多其他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物流形式不能比拟的优势。它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它的发展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2.第四方物流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与生俱来的缺点。例如,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再如,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其提供的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也不可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正因为第三方物流的缺陷,第四方物流便由此悄然兴起。(1)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第四方物流(FourthPartyLogistics,4PL)最早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原安盛咨询公司)提出的。“第四方物流是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本质上讲,一个第四方物流提供商就是一个供应链整合者,它通过整合管理组织自身拥有的以及互补性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2)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与联系。第四方物流是基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运作的整体战略规划功能,缺乏真正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应运而生的。第三方物流更侧重于实际的物流运作以及面向客户需求的一系列信息化服务。第四方物流则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二者的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普遍上认为,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许多第四方物流企业需要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化过来,而且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互补与合作。1.2物流信息1.2.1数据和信息数据是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可识别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一种特定符号表示形式,是计算机程序进行加工的“原料”的总称。描述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信息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为解释、陈述。随着信息的作用不断加深,信息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根据人们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观察角度,信息可以有很多种定义。目前,理论界对信息的表述众说纷纭,但本质上差异不大。信息论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创始人诺伯特·维纳认为:信息使人们在适应客观世界,并使这种适应被客观世界感受的过程中与客观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综合各种表述,能够较准确表述信息的定义是: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具有一定含义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和信息的联系很紧密。未经加工的原始数据可以看作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信息的来源。对原始数据加工后形成可利用的数据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容易混淆两个概念,实际上数据是粗糙的原始资料,信息是对它进行分类、加工、整理、处理之后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和信息可比喻成原材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1.2.2物流信息的含义和特征1.物流信息的含义整个物流过程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系统,系统中各环节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沟通的,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为了使物流系统高效率地运转,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调度人、财、物及设备,保证物流信息的畅通,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运输、库存、包装、搬运、流通加工等)有关的必要信息。例如,在运输手段、路线的选定,运输单位的决定,库存期间的决定,接受订货和订货处理等过程中,都存在着大量必要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支持运输、库存管理、订货处理等物流活动。信息化的发展使物流信息不只是停留在支持功能上,还包括更广泛的与流通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对物流信息的理解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看。(1)从狭义上看,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在物流活动的管理与决策中,如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路线的确定、运送批量的确定、在途货物的跟踪、库容的有效利用、最佳库存数量的确定、订单管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都需要详细和准确的物流信息,因为物流信息对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仓库作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活动具有支持与保证的功能。(2)从广义上看,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而且包括与其他流通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商品交易信息是指与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有关的信息,如销售和购买信息、订货和接受订货信息、发出货款和收到货款信息等。市场信息是指与市场活动有关的信息,如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竞争者或竞争性商品信息、与促销活动有关的信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信息等。广义上的物流信息不仅能起到连接整合生产厂家,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而且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物流信息对供应链各个企业的计划、协调、客户服务和控制活动进行有效管理。考虑到这些广义的物流信息的作用,就不能将物流信息的功能限定在仅对物流活动的支持上。综合掌握物流信息和商品交易信息,就应该重视企业的供应链高效率的功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许多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战略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物流信息的特征同其他领域的信息相比较,物流信息的主要特征如下:(1)信息量大。物流信息随着物流活动以及商品交易活动展开而大量发生。多品种少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量生产和多频度小数量配送使库存、运输的物流活动的信息大量增加。零售商广泛使用POS系统读取销售时点的商品品种、价格、数量等即时销售信息,并对这些销售信息进行加工与整理,通过EDI向相关企业传送。同时为了使库存补充作业合理化,许多企业采用EOS系统。随着企业间合作倾向的增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的信息量在今后将会越来越大。(2)更新快。物流信息的更新速度快。多品种少量生产、多频度小数量配送、利用POS系统的即时销售使得各种作业活动频繁发生,从而要求物流信息不断更新,而且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3)来源多样化。物流信息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如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而且包括企业间的物流信息和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的信息(如在国际物流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报关信息、港湾作业信息等)。1.2.3物流信息的分类和作用1.物流信息的分类在处理物流信息和建立信息系统时,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是一项基础工作,物流信息有以下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物流信息的不同作用,可以分为计划信息、控制及作业信息、统计信息和支持信息。(1)计划信息是指尚未实现的但已当作目标确认的一类信息,如物流量计划、仓库吞吐量计划、与物流相关的国民经济计划、工农业产品产量计划等。计划信息的特点是相对稳定,信息更新速度较慢。(2)控制及作业信息是指物流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信息,是掌握物流活动实际情况不可少的信息,如库存种类、库存量、在途运输量、运输工具状况、物价、运费等。控制及作业信息的特点是带有很强的动态性,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时效性强。(3)统计信息是指物流活动结束后,对整个物流活动一种归纳性、总结性的信息,如上一年度、月度发生的物流量、物流种类、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使用量、储存量和装卸量等。统计信息具有很强的战略价值,它的作用是用已正确掌握过去的物流活动规律,指导物流战略发展和制订计划。统计信息具有很强的资料性,虽然统计信息总体上看具有动态性,但是已经产生的统计信息都是一个结论,是不变的。(4)支持信息是指对物流计划、业务、操作有影响或有关的文化、科技、产品、法律、教育、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如物流技术的革新、物流人才的需求等。这些信息不仅对物流战略发展有价值,而且也对控制、操作起到指导、启发作用,是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物流水平的一类信息。按物流信息的加工程度,可以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两类。(1)原始信息是指未加工的信息,是信息工作的基础,也是最有权威性的凭证性信息,可以从原始信息中找到真正的依据,是加工信息可靠性的保证。(2)加工信息是指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对原始信息进行各种方式、各个层次处理之后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原始信息的提炼、简化和综合,可大大缩小信息量,并将信息梳理成规律性的形式,便于使用。加工信息需要各种加工手段,如分类、汇编、汇总、精选、制表等。2.物流信息的作用物流信息是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物流信息在发挥物流系统整体效能上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整体的中枢神经。物流系统是一个有着自身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物流信息经收集、加工、处理后,成为系统决策的依据,对整个物流活动起着运筹、指挥和协调的作用。如果信息失误,则运筹、指挥活动便会失误;如果信息系统故障,则整个物流活动将陷入瘫痪。(2)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将改变现有社会经济的消费系统和生产系统,从而改变人类生存的秩序。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服务性系统。社会经济秩序的变革必将要求现有的物流系统结构随之变革。物流信息化既是这种变革的动力,也是这种变革的实质内容。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1.3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英文全称是LogisticsInformationSystem(LIS),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1.3.1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概念1.系统的含义和特点1)系统的含义一般来说,系统是由若干部件结合而成的,这些部件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达到某种目的,或者说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部件的集合。按照WEBSTER大辞典的解释,系统是有组织的和被组织化了的整体;结合着的整体所形成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总和;由有规则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的集合等。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系统的概念:(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例如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而硬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例如钟表是由齿轮、发条、指针等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装配而成的,但一堆齿轮、发条、指针随意放在一起却不能构成钟表;人体由各个器官组成,几个器官简单拼凑在一起不能称其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能。例如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目标。2)系统的特点(1)系统的整体性。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不是简单地集合在一起,而是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每个元素要服从整体,追求整体最优,而不是每个元素最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全局观点。有了系统的整体性,即使在系统中每个元素并不十分完善,通过综合、协调,仍然使整体系统达到较完美的程度。反之,如果不考虑整体利益,单纯地追求每个元素达到最好的结果,从全局看整个系统还可能是最差的系统。(2)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的每个元素本身又可看作一个系统,姑且称它是系统的“子系统”。我们可以国民经济系统为例,它的下面有许多子系统,如工业系统、农业系统、银行系统、商业系统、交通系统等。而交通系统又可分为民航系统、公路系统、铁路系统、水运系统。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3)系统的相关性。组成系统的各个元素相互关联并相互作用。例如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工业系统为农业系统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而农业系统为工业系统提供原料、粮食和市场等。系统各个元素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援和相互制约,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社会系统。(4)系统的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是有目的和目标的。例如教育系统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人的素质,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功能达到和实现的,因此任何系统都具备某种功能。(5)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系统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系统也要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某种反应。我们把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称为刺激或冲击,而系统对环境的反应称为反响。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为环境对系统提出的限制和系统对环境的反馈控制作用。2.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分类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以及信息利用等有关的系统。信息系统可以不涉及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甚至可以是纯人工的。但是,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各种信息系统已经离不开现代通信与计算机技术,所以所说的现代信息系统一般均指人、机共存的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信息的载体是数据,数据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如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都是数据的形式,文件是数据的集合单位,数据库是更加复杂的数据文件,文件以某种格式存放在物理介质中。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是世界一切事物状态、属性和变化的反映。世界万物联系与发展的过程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过程,它们的关系就是客观与主观的对立统一,当主观思维与客观事实一致时对应的信息便是真理。实际上,信息系统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它包括四个层次:最低层为初级信息系统,它进行一般的事物数据处理,以改善人工数据处理;第二层是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支持下,用于作业计划、决策制定和控制的信息系统;第三层为用于辅助战术计划和决策活动的信息系统;第四层(最顶层)为支持最高决策者进行战略决策的信息系统,这一层不仅要运用数据库、方法库和模型库,而且还要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技术,所以最高层又称为智能化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图如图1-1所示。图1-1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形结构信息系统是以加工处理信息为主的系统,它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存、管理、检索和传输,随时向有关人员提供有关的信息,它是硬件和软件、方法、过程以及人员组成的联合体。信息系统是任何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的子系统,它渗透到组织的每一部分,在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信息系统的功能(1)数据的收集和输入。数据是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在信息系统处理流程中,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输入。当数据记录在一定介质上并经校验后,即可输入系统进行处理。在实际处理中,可以通过输入设备将系统所需数据随时进行输入。例如,在物流信息系统中,POS系统可以完成部分数据的收集和输入,通过数据传输为零售商提供决策支持。(2)数据的加工处理。数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原始性,要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必须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系统具有加工处理数据的作用,数据加工的方法很多,包括代数运算、统计量的计算及各种检验、各种最优算法、模拟预测、排序分类与合并等。信息系统的这一部分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的优劣,现代高级的信息系统已经能够处理数量惊人的各种数据。(3)数据的存储功能。在日常经济管理过程中往往要产生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数据需要重复使用,大量的经过加工处理而得到的有关信息和数据也要随时存储起来,以备将来使用和更新。信息系统的这种存储数据的功能方便了管理者的日常业务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4)数据的传输功能。一般较大的信息系统都具有较大的规模。在地理上有一定的分布,此时数据传输就成为信息系统必备的一项基本功能。在传输过程中要考虑信息的种类、数量、频率和可靠性等因素,实际上传输与存储常常联系在一起。(5)信息的输出功能。信息系统服务的对象是管理者。因此,它必须具备向管理者提供信息的手段和机制。信息系统对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输出。有的直接供管理者使用,例如以报表、图形等形式输出;有的则是供计算机进一步处理、分析,例如将中间结果输出到有关介质上。2)信息系统的分类从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系统特点来看,可分为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五种类型。(1)在数据处理系统(DataProcessingSystem,DPS)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支持物流企业运作层的日常具体业务,所处理的问题位于管理工作的底层,所处理的业务活动有记录、汇总、综合与分类等,主要的操作是排序、列表、更新和生成等。其目的是迅速、及时、正确地处理大量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将人们从繁重的手工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DSS),是管理信息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而产生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在模型化与决策制定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它并不仅仅提供信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允许管理者在给定资金或管理参数的情况下进行“如果怎么样,就……”的分析。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也能联合多种多样的管理科学模型和图解,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4)专家系统(ExpertSystem,ES),就是一种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专家水平解决问题能力的程序系统。它能够有效地运用专家多年积累的有效经验和专门知识,通过模拟专家的思维过程,解决需要专家才能解决的问题。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发展分支,自1968年费根鲍姆等人研制成功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EL以来,专家系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运用于医疗、军事、地质勘探、教学、化工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专家系统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中最活跃、最受重视的学科。(5)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是指办公人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先进的办公设备,实现办公活动科学化、自动化,其目的是通过实现办公处理业务的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辅助决策,减少或避免各种差错和弊端,缩短办公处理周期,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借助各种先进技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3.物流系统的含义和特点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的方式迅速向自动化管理演变,其主要标志是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utomatedGuidedVehicle,AGV)、自动存储、提取系统(AutomatedStorage/RetrieveSystem,AS/RS)、空中单轨自动车(RailAutomatedVehicle,SKY-RAV)、堆垛机(StackerCrane)等,以及物流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出现。物流系统的主要目标在于追求时间和空间效益。物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物流系统的客观存在性和复杂性。(2)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3)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4)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5)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1.3.2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1.物流信息系统的含义物流信息系统是指由人员、设备和程序组成的,为物流管理者执行计划、实施、控制等职能提供信息的交互系统,它与物流作业系统一样都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仓库管理系统(WMS)、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CYMS)、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DCMS)、运输管理系统(TMS)、物流采购决策支持系统等。2.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成本,而物流的跨度比较大,涉及的关系方比较多,信息含量比较大,这就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遵循以下标准。(1)可得性物流需要其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容易而又始终如一的可得性(Availability)。迅速的可得性对于客户的响应以及改进管理决策是很有必要的。可得性的另一方面是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订货信息的存取能力,无论是管理上的、消费者的还是产品订货位置方面的。物流作业分散化的性质都要求对信息具有存取能力,并且能从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得到更新。这样,信息的可得性就能减少作业上和制定计划时的不确定性。(2)精确性物流信息必须精确地反映当前状况和定期活动状态,以衡量顾客订货和存货水平。精确性(Accuracy)可以解释为物流信息系统的报告与实际状况相比所达到的程度。例如,平稳的物流作业要求实际的存货与物流信息系统报告的存贷相吻合的精确性最好在99%以上。当实际存货和信息系统之间存在较低的一致性时,就有必要采取缓冲存货或安全的方式来适应这种不确定性。正如信息可得性那样,增加信息的精确性,也就可以减少不确定性,并减少了存货需要量。(3)及时性物流信息必须及时地提供快速的管理反馈。及时性(Timeliness)是指一种活动发生时与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的反应之间所存在的时间差。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系统要花费几个小时或几天才能将一个新订货看作为实际需求,因为该订货并不能及时地直接进入现行的需求量数据库。结果,在认识实际需求量时就出现了耽搁,这种耽搁会使计划制订的有效性减少,而使存货量增加。另一个有关及时性的例子涉及当产品从“在制品”进入“制成品”状态时存货量的及时更新。尽管实际存在着连续的产品流,但是,信息系统的存货状况也许是按每小时、按每工班,或按每天进行更新的。显然,实时更新或立即更新更具及时性,但是它们也会导致增加记账工作量。编制条形码、扫描和EDI有助于及时而有效地更新记录。信息系统的及时性是指系统状态(如存货水平)以及管理控制(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如每天或每周的功能记录)的及时响应。及时的管理控制是在还有时间采取正确的行动或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时提供及时的信息支持。概括地说,及时的信息减少了不确定性并识别了种种问题,减少了存货需要量,增加了决策的精确性。(4)以异常情况为基础物流信息系统必须以异常情况(Exception)为基础,突出物流过程的问题和可能提供的机会。物流作业通常与大量的顾客、产品、供应商和服务公司发生关系。例如,必须定期检查每一个产品——选址组合的存货状况,以便于制定补充订货计划。另一个重复性活动是对于非常突出的补充订货状况的检查。在这两种情况中,典型的检查需要大量的产品或补充订货。通常,这种检查过程需要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是否应该对产品或补充订货采取任何行动。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涉及应该采取哪一种行动。许多物流信息系统要求手工完成检查。尽管这类检查正越来越趋向自动化。但是仍然使用手工处理的依据是有许多决策在结构上是松散的,并且是需要经过用户的参与做出判断的。具有目前工艺水平的物流信息系统结合决策规则去识别。这些要求管理部门注意并能识别需要做出决策的“异常”情况。于是,计划人员或经理人员即能够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在最需要引起注意的情况,或者能提供的最佳机会来改善服务或降低成本的情况。(5)灵活性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具有灵活性(Flexibility),以满足系统用户和顾客两个方面的需求。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提供,能迎合特定顾客需要的数据。例如,有些顾客也许想要把订货发货票跨越地理或部门界限进行汇总。特别是,如零售商A也许想要每一个店的单独的发货票,而零售商B却可能需要所有商店的汇总的总发货票。一个灵活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有能力适应这两类要求。(6)适当的形式化物流报告和显示屏应该具有适当的形式,这意味着它们用正确的结构和顺序包含正确的信息。例如,物流信息系统往往包含有一个配送中心存货状态的显示屏,每个显示屏可以列出一个产品和配送中心。这种形式要求一个顾客服务代表在试图给出存货状态以满足某个特定顾客的订货时,可以检查每一个配送中心的存货状况。换句话说,如果有5个配送中心,就需要检查和比较这5个计算机显示屏。更好的形式应该是提供单独的一个显示屏,用来包含所有这5个配送中心的存货状况。这种组合方式的显示屏能够使顾客代表更容易地识别产品的最佳来源。3.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特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正向着提供信息的服务化、系统的易用化、信息分类的集成化、系统功能的模块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及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方向发展。(1)管理性和服务性物流信息系统的目的是辅助物流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物流运作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与此相关的信息支持。因此,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同物流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风格相结合,遵循管理与决策行为理论的一般规律。为了适应管理物流活动的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具备处理大量物流数据和信息的能力,具备各种分析物流数据的分析方法,拥有各种数学和管理工程模型。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2)适应性和易用性根据系统的一般理论,一个系统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尽可能地做到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不需要经过大的变化就能适应新的环境。这主要体现了系统的适应性,便于人们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系统进行相应的修改。一般认为,模块式系统结构相对易于修改。因此,物流信息系统也要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越强就意味着系统变动越小,对系统用户来说自然越方便可靠。(3)集成化和模块化集成化是指物流信息系统将相互连接的各个物流环节联结在一起,为物流企业进行集成化的信息处理工作提供平台。物流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将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便于系统内部实行信息共享。模块化系统设计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将一个大系统根据功能的不同,分成相互独立的若干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分别遵循统一的标准进行功能模块的开发,最后再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集成。(4)网络化和智能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也广泛地应用了网络化技术。通过互联网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物流分支机构、供应商、客户等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信息传递与共享的信息网络,便于各方实时了解各地业务的运作情况,提高了物流活动的运作效率。智能化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目前信息系统的发展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例如,在物流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知识子系统通过智能化处理在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物流知识、专家决策知识和经验知识等,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服务。1.3.3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1.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共同组成的,能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有硬件、软件、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人员等。(1)硬件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通信设备等。它是物流信息系统的物理设备、硬件资源,是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它构成系统运行的硬件平台。(2)软件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其中系统软件主要用于系统的管理、维护、控制及程序的装入和编译等工作;而应用软件则是指挥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程序或文件,它包括功能完备的数据库系统,实时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实时的信息检索系统,报告生成系统,经营预测、规划系统,经营监测、审计系统及资源调配系统等。(3)数据库和数据仓库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数据库技术将多个用户、多种应用所涉及的数据,按一定数据模型进行组织、存储、使用、控制和维护管理,数据的独立性高、冗余度小、共享性好,能进行数据完整性、安全性、一致性的控制。数据库系统面向一般的管理层的事务性处理。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基于主题而组织的数据便于面向主题分析决策,它所具有的集成性、稳定性及时间特征使其成为了分析型数据,为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仓库系统也是一个管理系统,它由三部分组成: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和数据仓库工具。(4)人员人员主要包括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系统实施和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数据准备人员以及各层次管理机构的决策者等。物流信息系统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它具有系统的一般特性。信息系统是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内部神经系统,具有整体效应;目的性表现在信息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信息系统是可以进行分解的,把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模块,表现出了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又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出其相关性;由于信息系统最终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的,而管理和决策要依赖于企业或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变化、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环境发生了变化必然导致信息系统的变化,因此,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2.几种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中,可采用“自上而下”的原则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对这些子系统再逐步进行分解和优化,使其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和易于实现。简单来说,物流信息系统一般由以下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均有自己特有的功能。1)库存管理子系统库存是指一切目前闲置的,用于未来的,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其作用在于:防止生产中断,起稳定作用,节省订货费用,改善服务质量,防止短缺。库存也有一定弊端:占用大量资金,产生一定的库存成本,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库存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正确把握库存数量的“库存管理”;二是按照正确的数量补充库存的“库存控制”,这也称为补充订货。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使保管的库存与计算机掌握的库存相一致。有订货发生,在订货处理时进行库存核对,计算机内的库存数量随之减少;有入库发生,在入库数据输入时计算机内的库存数量增加。如果任何地方都没有差错的话,实际库存与计算机内储存的库存数量应该是一致的。但实际上,拣选作业、数据输入等环节都会出现差错,需要在作业后及时核对货架上的货物,若发现误送的商品应及时追踪,同时对计算机内的数据进行修正。在商品种类繁多的情况下,每天对所有的商品进行核对是不可能的,为了简化作业内容,可以只对当天进货部分进行核对。根据业务特点,在一段期间内的某一天,对全部货物进行实物与计算机库存数据核对,即盘点。与库存控制有关的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库存不足,维持正常库存量而决定补充库存的数量。每一种商品都需要补充库存,采用手工作业效率低下,有必要利用信息系统支援。使用库存管理子系统会在下列四个方面给仓库带来切实的效果: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1)为仓库作业全过程提供自动化和全面记录的途径。(2)改变传统上的固定货位,实现全库随机储存,从而最大幅度利用仓容。(3)提高发货的质量和正确性,减少断档和退货,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4)为仓库的所有活动、资源和库存水平提供即时的正确信息。这些效果无疑会带给仓库明显的效益。配送能力一般能提高20%~30%,库存和发货正确率超过99%;仓库利用率提高,数据输入误差减少;库存和短缺损耗减少;劳动、设备、消耗等费用降低。这些最终都为仓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外,库存管理子系统的应用需与许多电子技术相配合。例如条码、射频通信等,离开这些条件,库存管理子系统难展其效。2)仓储管理子系统仓储是指原产地、消费地,或者在这两地之间存储物品(原材料、部件、在制品、产成品),并且向管理者提供有关存储物品的状态、条件和处理情况等信息。它是整个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运输相对应,仓储是以改变“物”的时间状态为目的的活动,从而克服产需之间的时间差异,获得更好的效用。仓储主要有搬运、存储和信息传递三种基本功能。仓储管理子系统能够按照仓储运作的业务规则和运算法则,对信息、资源、行为、存货和分销运作进行更完善的管理,使其最大化满足有效产出和精确性的要求,其主要包括保管场所系统和仓储作业系统。(1)保管场所系统为了实现仓库管理的合理化,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防止出现作业差错,保管场所管理至关重要。保管场所管理的有效方法是对保管位置和货架按照一定的方式标明牌号,根据牌号下达作业指示。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如果没有货位的牌号标示是无法运作的。通过对仓库货物保管位置标明区位号码来提高保管场所使用效率的方式称之为保管场所系统。这种系统包括保管位置与保管物品相对一致的固定场所系统和保管位置与保管物品经常变动的自由场所系统两大类。固定场所系统由于保管货物的位置相对固定,因而便于作业人员的识别查找,即便是业务不熟练的人员,也可以迅速、准确地进行货物拣选。但是,货位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当货物保管量少时,货位出现闲置;反之,当货物保管量超出货位容量时,要采取其他措施弥补。自由场所系统由计算机根据货位同货物的对应关系进行管理,货物存放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这对于品种多而且更新快的商品保管,如书籍配送中心的书籍保管非常适用。自动化立体仓库使用自由货架,可以根据翌日出库计划,在前夜空闲时间将货物移动到出库口附近的货位,以提高出库时的作业效率。(2)仓储作业系统仓储作业系统具有商品验收入库、存储保管和出库等功能。①根据入库申请单对入库信息的预录入,经过审核确认后进行库位的分配,从而完成实际入库操作。可以通过RF技术完成对入库的操作,并根据客户、物品自动进行库位的安排。②根据不同商品的性能不同,分区分类安排存储。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③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和客户的实际库存情况,提前做好出库准备,一旦确定出库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出库,并对出库申请进行审核,以保证出库物品的正确。同时对客户的库存物品的最低库存进行动态评估。3)配送管理子系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是物流配送信息化的核心,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目的是向各配送点提供配送信息,根据订货查询库存及配送能力,发出配送指令,发出结算指令及发货通知,汇总及反馈配送信息。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1)进行业务管理。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入库、验收、分拣、堆码、组配、发货、出库、输入进(发)货数量、打印货物单据,便于仓库保管人员正确进行货物的确认。(2)进行统计查询。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入库、出库、残损及库存信息的统计查询,可按相应的货物编号、分类,便于供应商、客户和仓库保管人员进行统计查询。(3)进行库存盘点。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的货物盘点清单制作、盘点清单打印、盘点数据输入、盘点货物确认、盘点结束确认、盘点利润统计、盘点货物查询、浏览统计、盘亏盘盈统计,便于实行经济核算。(4)进行库存分析。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库存货物结构变动的分析,各种货物库存量、品种结构的分析,便于分析库存货物是否积压和短缺问题。(5)进行库存管理。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库存货物的管理。①用于对库存货物的上下限报警:对库存货物数量高于合理库存上限或低于合理库存下限的货物信息提示。②用于库存呆滞货物报警:对有入库但没有出库的货物进行信息提示。③用于货物缺货报警:对在出库时库存货物为零但又未及时订货的货物进行信息提示,便于对在库货物进行动态管理,以保持相应合理的库存货物。(6)进行库存货物保质期报警,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库存货物的质量管理。①对超过保质期的货物进行报警:对库存货物的保质期在当天到期的货物进行信息提示,对超过保质期的货物进行报警,以及时进行处理。②对货物保质期查询:对库存货物的保质期进行查询,便于仓库对在库货物进行质量管理,及时处理超过保质期的货物,提高货物库存质量。(7)进行货位调整。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对库存货物的货位进行调整,进行货位调整查询,以便仓库管理人员掌握各种货物的存放情况,便于仓库及时准确地查找在库货物。(8)进行账目管理。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核算某一时间段的每种货物的明细账、每类货物的分类账和全部在库货物的总账,便于仓库实行经济核算。(9)进行条码打印。主要用于物流配送中心的货物自编条码打印、货物原有条码打印等,便于仓库实行条码管理,自动生成打印各种货物的条码。4)运输管理子系统运输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及运输过程的跟踪、调度指挥等管理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一般来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说,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完成对运输工具和运送过程的信息管理,主要功能模块有以下几个方面:运输工具管理、运送人员管理、计划调度管理、装载接卸管理、运送过程管理等。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服务水平,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当顾客需要对货物的状态进行查询时,只要输入货物的发标号码,马上就可以知道有关货物状态的信息。查询作业简便迅速,信息及时准确。(2)通过货物信息可以确认货物是否将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顾客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货物交付给顾客的情况,便于马上查明原因并及时改正,确保物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顾客服务水平。(3)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提供差别化物流服务。(4)通过整体运输管理系统所得到的有关货物运送状态的信息,丰富了供应链的信息分享源,有关货物运送状态的信息分享有利于顾客预先做好接货及后续工作的准备。1.3.4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就是指组成信息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体系结构反映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功能及现阶段人们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和技术发展水平。信息系统虽然是组织信息流的综合体,但其结构与组织的结构不一定相同。组织结构一般是树状的,是为完成组织各项目标而形成的管理体系,而信息系统的结构可以不受组织结构的束缚,多是网状的,是为满足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递等需要建立起来的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结构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发展过程。同时,在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及适应性等特点。(2)满足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方法必须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3)数据交换只需通过通用的数据定义、信息格式及通信协议。这样可以确保不同部门开发各自独立的系统具有互操作性。(4)具有与现有系统及较新通信技术兼容的特点。(5)尽可能兼容已有的技术及已开发的系统。(6)在物流信息技术上,让企业在竞争的市场中具有广泛的选择。1.概念结构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由四个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和信息管理者,如图1-2所示。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使用者图1-2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信息源是指原始数据的产生地,也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处理器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和存储,把它转化为有用的信息,再将信息传输给信息使用者。信息使用者是信息的用户,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依据收到的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工作,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以后,还要负责协调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信息系统越复杂,信息管理者的作用就越重要。2.层次结构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根据信息处理的内容及决策的层次,一般把管理活动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一般来说,下层系统的处理量比较大,上层系统的处理量相对小一些,所以就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不同的管理层次需要不同的信息服务,为它们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就可以按这些管理层次来相应地进行划分。为不同管理层次所设计的信息系统在数据来源和所提供的信息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1)操作层操作层的任务是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展开各项活动,包括作业控制和业务处理。它按照管理层所制定的计划与进度表,具体组织人力和物力去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如订单处理、计划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等。因此,操作层的信息系统处理过程都是比较稳定的,可以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规则进行相应的信息处理。在这一层次上的信息系统一般由事物处理、报告处理和查询处理三种处理方式组成。这三种处理方式的工作过程十分相似。首先将处理请求输入处理系统中,系统自动从文件中搜寻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后输出处理结果或报告。操作层所面对的信息通常是确定型的,决策过程是程序化的,因而决策问题多数是结构化的。(2)管理层管理层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高层管理者所确定的总目标,对组织内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制订出分配计划及实施进度表,并组织基层单位来实现总目标。这是面向各个部门负责人的,是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以支持他们在管理控制活动中能正确地制定各项计划和了解计划的完成情况。管理层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方面是控制企业活动的预算、标准、计划等;另一方面是作业活动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还有一些是其他信息,如市场商情信息等。管理层的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决策所需要的模型,对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和预测,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偏差报告,对问题的分析评价,对各项查询的响应等。管理层一般处理的决策问题多数是半结构化的。(3)战略层战略层的任务是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为战略层服务的物流信息系统需要比较广泛的数据来源。其中,除了内部数据,主要包括相当数量的外部数据。例如,当前社会的政治形势、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的政策,企业自身在国内外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和竞争能力等。此外,战略层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是为企业制定战略计划服务的,所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例如,对企业当前能力的评价和对未来能力的预测,对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等。这些信息对企业制定战略计划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由于外部信息的不确定性强,要解决的决策问题多数是非结构化的。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3.功能结构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物流信息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具有多种功能,各种功能之间又有各种信息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形成一个功能结构。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以根据物流性质划分为供应、生产、销售和回收物流等,也可以从流通环节划分为包装、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根据功能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一系列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下面还要继续划分子系统,称为二级子系统。职能往往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过程是逻辑性相关的活动的集合,可以把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表示成为一个功能—过程结构。这样,从垂直方向进行层次划分,从水平方向进行功能划分,物流信息系统形成了一种金字塔结构,如图1-3所示。图1-3物流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4.软件结构支持物流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软件系统或软件模块所组成的结构,就是物流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可用功能—层次矩阵来表示,在水平方向列出包装、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管理职能,在垂直方向列出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等管理层次。例如,对应于运输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中的相关软件或模块组成一个软件结构,该软件结构由支持战略计划的模块、支持管理控制的模块、运行控制模块、业务处理模块以及它自己的专用数据文件所组成。此外,物流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中还包括为全系统所共享的数据和程序,包括公用数据文件、公用程序、公用模型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如图1-4所示。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图1-4物流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5.物理结构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是指避开信息系统各部分的实际工作和软件结构,只抽象地考察其硬件系统的拓扑结构。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有三种类型:集中式、分散—集中式和分布式。1)集中式早期的信息系统,由于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所限,都采用集中式的结构。集中式是由一台主机带若干终端,运行多用户操作系统供多个用户使用。主机承担系统所有的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应用管理,因此必须有大存储容量、超高速I/O传输速率,一般由小型机甚至中大型机担任;终端一般是非智能的,即没有信息处理能力,只是将键盘输入的信息送主机和将主机输出的信息送显示器的哑终端;多用户操作系统有很多,不同的机型都有专用的多用户操作系统,唯一能在不同机型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是UNIX,但不同机型上的版本也是不兼容的。这种系统结构的优点是数据高度集中,便于管理控制;缺点是系统灵活性差、扩展能力有限,且维护困难,一旦主机出现故障则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通常需采用高代价的双机系统或容错机。2)分散—集中式20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但由于当时的微机功能十分有限,故多采用分散—集中式系统。这就是用微机或工作站执行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软件,通过局域网与由一台或几台作为整个系统的主机和信息处理交换中枢的小型机乃至大型机相联。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主机主要作为文件服务器负责根据用户的请求读取传送文件,并可集中管理共享资源,各个工作站既能相互独立地处理各自的业务,必要时又是一个整体,可相互传递信息,共享数据,因而较灵活,易扩展;缺点是文件服务器提供服务的能力有限,它仅以将整个文件在网络中传输的方式进行服务,因而导致网络通信负荷重,系统维护较困难。3)分布式20世纪80—90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年代,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分布式计算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对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结构由微机、工作站充当客户机,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如管理用户接口、采集数据和报告请求等;由一台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多台微机、工作站、小型机或大型机充当服务器,负责执行后台功能,如管理共享外设、控制对共享数据库的存取、接受并回答客户机的请求等,再用总线结构的网络把客户机和服务器连接起来。它与分散—集中式的区别在于将系统的任务一分为二,即客户机承担每个用户专有的外围应用功能,负责处理用户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承担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服务功能,负责执行数据库管理软件。这样,两种设备功能明确,可以高度优化系统的功能。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客户机的请求,然后只返回结果,这就大大减少了网络的传输负担,避免网络堵塞。这种结构任务分布合理,资源利用率高,有较强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开发与维护较为方便,而且可靠性也相对较高。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就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同时,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一是涉及安装的工作量;二是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三是当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都非常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出现了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B/S)模式,这是对C/S结构的一种改进。在这种结构下,软件应用的业务逻辑完全在应用服务器端实现,用户表现完全在Web服务器实现,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进行业务处理,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B/S模式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开发简单,共享性强等优点。同时,B/S模式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无法实现具有个性化的功能要求;操作是以鼠标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无法满足快速操作的要求;页面动态刷新,响应速度明显降低;功能弱化,难以实现传统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4)C/S与B/S模式的比较(1)维护和升级方式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C/S系统的各部分模块中有一部分改变,就要关联到其他模块的变动,使系统升级成本比较大。B/S与C/S处理模式相比,则大大简化了客户端,只要客户端机器能上网就可以。对于B/S而言,开发、维护等几乎所有工作也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当企业对网络应用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就可以,这减轻了异地用户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如果客户端的软件系统升级比较频繁,那么B/S架构的产品优势明显,所有的升级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这对那些点多面广的应用是很有价值的,例如一些招聘网站就需要采用B/S模式,客户端分散,且应用简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浏览和少量信息的录入。(2)系统的性能在系统的性能方面,B/S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占有优势的是其异地浏览和信息采集的灵活性。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系统,只要可以使用浏览器上网,就可以使用B/S系统的终端。不过,采用B/S结构,客户端只能完成浏览、查询、数据输入等简单功能,绝大部分工作由服务器承担,这使得服务器的负担很重。采用C/S结构时,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能够处理任务,这虽然对客户机的要求较高,但因此可以减轻服务器的压力。而且,由于客户端使用浏览器,使得网上发布的信息必须是以HTML格式为主,其他格式文件多半是以附件的形式存放。而HTML格式文件(也就是Web页面)不便于编辑修改,给文件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例如,很多人每天上“新浪”网,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新浪”的服务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大部分网站确实没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用户的电脑本身安装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3)系统的开发C/S结构是建立在中间件产品基础之上的,要求应用开发者自己去处理事务管理、消息队列、数据的复制和同步、通信安全等系统级的问题。这对应用开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迫使应用开发者投入很多精力来解决应用程序以外的问题。这使得应用程序的维护、移植和互操作变得复杂。如果客户端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C/S结构的软件需要开发不同版本的客户端软件。但是,与B/S结构相比,C/S技术发展历史更为“悠久”。从技术成熟度及软件设计、开发人员的掌握水平来看,C/S技术应是更成熟、更可靠的。1.3.5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1.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企业决策者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首先要明确的一个概念,即信息是什么。既不是买软件,也不是买硬件,这只是为达到目的所实施的手段和工具,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应该还是应用。因为企业的经营永远离不开一个永恒的主题,即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世界无论变得如何数字化,终究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不可能变成只有0和1组成的世界。一个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离不开企业的经营之本,信息系统只是为经营服务的手段。只有根据先进的理念,选用正确的技术,使技术应用在有效产品的开发上,才可以称为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具体到物流信息系统本身,它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它们通过物资实体的运动联系在一起,一个子系统的输出是另一个子系统的输入。合理组织物流活动,就是使各个环节相互协调,根据总目标的需求,适时、适量地调度系统内的基本资源。物流系统中的相互衔接是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的,而且基本资源的调度也是通过信息的查询来实现的。例如,物流系统和各个物流环节的优化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以及选用合适的设备、设计合理的路线、决定最佳库存量等,都要切合系统实际,即依靠能够准确反映物流活动的信息。所以,物流信息系统对提高企业物流系统的效率,以至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它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多种子系统或者多种基本功能。通常,可以将其基本功能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如图1-5所示。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输出信息存储图1-5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信息收集物流数据的收集首先是将数据通过收集子系统从系统内部或者外部收集到预处理系统中,并整理成为系统要求的格式和形式,然后再通过输入子系统输入到物流信息系统中。这一过程是其他功能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开始收集和输入的信息不完全或不正确,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就可能是实际情况完全相左,这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衡量一个信息系统性能时,应注意它收集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以及校验能力、预防和抵抗破坏能力等。(2)信息存储物流数据经过收集和输入阶段后,在其得到处理之前,必须在系统中存储下来。即使在处理之后,若信息还有利用价值,也要将其保存下来,以供以后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存储功能就是要保证已得到的物流信息能够不丢失、不走样、不外泄、整理得当、随时可用。无论哪一种物流信息系统,在涉及信息的存储问题时,都要考虑到存储量、信息格式、存储方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信息系统是不可能投入使用的。(3)信息传输物流信息在物流系统中,一定要准确、及时地传输到各个职能环节,否则信息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了。这就需要物流信息系统具有克服空间障碍的功能。物流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前,必须要充分考虑所要传递的信息种类、数量、频率、可靠性要求等因素。只有这些因素符合物流系统的实际需要时,物流信息系统才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4)信息处理物流信息系统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物流系统所需要的物流信息。数据和信息是有所不同的,数据是得到信息的基础,但数据往往不能直接利用,而信息是从数据加工得到,它可以直接利用。只有得到了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才算发挥。(5)信息输出信息的输出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最后一项功能,也只有在实现了这个功能后,物流信息系统的任务才算完成。信息的输出必须采用便于人或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在输出形式上力求易读易懂,直观醒目。这五项功能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缺一不可。而且,只有五个过程都没有出错,最后得到的物流信息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物流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基于互联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一样,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物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采纳这项集管理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一个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现实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的神经中枢。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系统来支持,物流企业的功能就不能体现。物流企业作为面向社会服务,为企业提供功能健全的物流服务,面对众多的企业和零售商甚至是客户,如此庞杂的服务,只有在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基础上才可能实现。(2)通过物流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及时地了解产品市场销售信息和产品的销售渠道,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和搜集信息。(3)通过物流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商品的库存流通情况,进而达到企业产销平衡。(4)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可以通过规模化的、少品种、业务统一管理节约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企业的一系列活动,如报关、订单处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需求计划、销售预测等。(5)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得物流的服务功能大大拓展。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使得企业能够把物流过程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与ERP系统结合,可以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6)加快供应链的物流响应速度。通过建立物流信息系统,达到供应链全局库存、订单和运输状态的共享和可见性,以降低供应链中的需求订单信息畸变现象。1.4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物流信息资源是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利用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目标,在整个物流信息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物流信息资源分内部信息资源和外部信息资源。内部信息资源是指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资源,如物流计划信息、物流财务信息、物流运输信息、物流仓储信息、物流配送信息等。外部信息资源是存在物流企业外部,对物流企业有影响的信息资源,如物流市场信息、物流宏观经济信息、物流政策法规信息等。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收集、掌握、加工、处理、存储、传递、使用和拓展内外物流信息资源,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物流业务流程,重新定位物流企业内外关系,重新构造物流企业组织架构,重新设计物流制度框架,重新考虑物流企业文化和重新变革管理模式。未来的物流市场竞争,更多的将是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能的竞争。物流信息化涵盖了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包括运输信息化、仓储信息化、装卸搬运信息化、包装信息化、流通加工信息化、配送信息化等。物流信息化除覆盖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外,还会引起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化。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物流、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含义。第一,从物流的基本概念出发,简要介绍了物流的分类、作用及物流的组织。第二,介绍了物流信息的概念、分类及作用,并着重介绍了现代物流系统中常用的现代技术。第三,介绍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定义、标准和总体特征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初步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读者对现代物流有个宏观的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以后的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在物流各环节中,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比例最高的是()。A.运输B.仓储C.装卸搬运D.流通加工2.物流的概念从()传入中国。A.美国B.日本C.欧美D.其他国家3.下列不符合物流信息的特点的是()。A.种类繁多B.动态性强C.信息量大D.信息源点少4.下列不属于物流信息系统硬件的是()。A.计算机B.服务器C.通信设备D.数据库5.下列不属于第三方物流产生的直接原因的是()。A.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B.社会化分工的结果C.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管理理念的出现D.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战略性专长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二、名词解释1.物流2.物流信息3.物流系统4.第三方物流5.第四方物流三、简答题1.数据和信息的区别。2.按物流信息的不同作用可以分成哪几类?3.简述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4.请分析比较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的区别与联系。四、综合应用列举几种常见的物流活动,并简述其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特点。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案例分析海尔SAP物流信息系统为了与国际接轨,建立起高效、迅速的现代物流系统,海尔采用了SAP公司的ERP系统和BBP系统(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对企业进行流程改造。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海尔的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不仅很好地提高了物流效率,而且将海尔的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到了包含客户和供应商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管理,极大地推动了海尔电子商务的发展。1.需求分析海尔集团认为,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只有一个:订单。没有订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围绕订单而进行的采购、设计、制造、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离开物流的支持,企业的采购与制造、销售等行为就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建立高效、迅速的现代物流系统,才能建立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海尔需要这样的一套信息系统,使其能够在物流方面一只手抓住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海尔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主要特征是速度,而海尔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使供应链上的信息同步传递,能够实现以速度取胜。(2)海尔物流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能够向客户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给予的增值服务,使海尔顺利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2.解决方案海尔采用了SAP公司提供的ERP和BBP系统,组建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1)ERP系统海尔物流的ERP系统共包括五大模块:MM(物料管理)、PP(制造与计划)、SD(销售与订单管理)、FI/CO(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ERP实施后,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孤岛”,使信息同步而集成,提高了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加快了对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例如,原来订单由客户下达传递到供应商需要10天以上的时间,而且准确率低,实施ERP后订单不但1天内完成“客户—商流—工厂计划—仓库—采购—供应商”的过程,而且准确率极高。另外,对于每笔收货,扫描系统能够自动检验采购订单,防止暗箱收货,而财务在收货的同时自动生成入库凭证,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中解放出来,发挥出真正的财务管理与财务监督职能,而且效率与准确性大大提高。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2)BBP系统BBP系统(原材料网上采购系统)主要是建立了与供应商之间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和信息协同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如下:(1)通过平台的业务协同功能,既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招投标,又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所有与供应商相关的物流管理业务信息,如采购计划、采购订单、库存信息、供应商供货清单、配额以及采购价格和计划交货时间等发布给供应商,使供应商可以足不出户就全面了解与自己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根据采购计划备货,根据采购订单送货等)。(2)对于非业务信息的协同,SAP使用构架于BBP采购平台上的信息中心为海尔与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交互和反馈提供集成环境。信息中心利用浏览器和互联网作为中介整合了海尔过去通过纸张、传真、电话和电子邮件等手段才能完成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了非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网上发布。实施和完善后的海尔物流管理系统,可以用“一流三网”来概括。这充分体现了现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整个系统围绕订单信息流这一中心,物流系统平台将海尔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整合之后,使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内部信息网络这“三网”同时开始执行,同步运动,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3.经验总结(1)海尔选择了SAP成熟的ERP系统,而不是请软件公司根据海尔物流的现状进行开发,主要目的是借助于成熟的先进流程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2)实施“一把手”工程与全员参与,有效推进信息系统的执行。海尔物流所有信息化的建设均是基于流程的优化,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来进行的,所以应用面涉及海尔物流内部与外部很多部门,有时打破旧的管理办法,推行新流程的阻力非常巨大。海尔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部门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亲自在现场发现问题,亲自推动,保证了信息化实施的效果。例如在ERP上线初期,BOM与数据不准确是困扰系统正常运转的瓶颈,它牵扯到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与长期工作习惯的改变,物流推进本部部长发现问题后,亲自推动,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模式,不但提高了系统的执行率,而且规范并提升了企业的基础管理(BOM的准确率、现场管理),保证了信息系统作用的发挥。 第1章物流与物流信息系统37(3)培训工作同步进行,保证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由于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手工管理变为计算机操作,这对物流的基层工作者,如保管员、司机、年纪较大的采购员均是挑战。在实施ERP信息系统时,海尔物流开展了全员培训,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技能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上岗证书。物流信息中心也开通了内部培训的网站,详细介绍系统的基础知识、业务操作指导书与对操作的问题进行答疑,这些均保证了信息化使用的效果。该系统“通过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现代物流”以及利用MYSAP.COM协同化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成功地将海尔的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到客户和供货商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管理,有效地提高了采购效率,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该系统是为订单采购设计的,其结果使采购成本降低,库存资金周转从30天降低到12天,呆滞物资降低73.8%,库存面积减少50%,节约资金7亿元,同比减少67%。整合了2 336家供货商,优化为840家,提高了国际化大集团组成的供货商的比例,达到71.3%。系统是在基于SAP系统基础上开发而成的,所开发的ERP和BBP(基于协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具有典型的企业标准化的特征,开发的系统覆盖了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库存和立体仓库的管理、19个事业部的生产计划、事业部原料配送、成品下线的原料消耗倒冲以及物流本部零部件采购公司的财务等业务,建立了海尔集团的内部标准供应链。海尔已实现了即时采购、即时配送和即时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100%的采购订单由网上下达,提高了劳动效率,以信息代替库存商品。海尔的物流系统不仅实现了“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营运资本”,而且整合了内部,协同了供货商,提高了企业效益和生产力,方便了使用者。资料来源:ERP世界网,http://www.erpworld.net/article/2003-03-13/03135W52003.shtml问题讨论:1.海尔为什么选择SAP系统?2.海尔ERP系统与BBP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3.海尔SAP物流信息系统对于其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有何影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