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ID:19072367

大小:19.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_第1页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_第2页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_第3页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_第4页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  下面关于读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范文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家可尽情浏览借鉴,希望能帮到大家。  喜欢苏东坡的诗词由来以久,或许可以追溯到小学一年级背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时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感受兄弟情深,在《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领略豁达豪放,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陪他黯然伤怀……以为懂得他的诗,也懂得他的人,直到教材里出现他的散文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一篇极其短小的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文字里的宁静欣悦,我却无法说

2、清;作者如何陶冶出此种恬适心境,我亦不能道明。单是教学参考书中的背景资料,远远不够令我明彻,我拿什么来讲解此文?  我需要真正读懂苏东坡,了解他的人生、思想和品格。幸好,有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作为传记,该书详细记述了苏东坡的一生。但是林语堂说,“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四十岁以后,他的人生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四十岁以后,他的人生遭遇了转折点——“乌台诗案”。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

3、《卜算子》是“乌台诗案”后,苏东坡以罪人身份谪居黄州,政治上极度失意时创作的,词中借孤鸿自况,用极美的意境道尽了精神上的孤独无告。“乌台诗案”使苏东坡坐牢103天,受尽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几近死亡边缘。  现在看来,这个案子有点像清朝的“文字狱”。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出对朝廷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和意象进行创造性的推断和诠释。他们还列出应当处死苏东坡的理由,在奏章的序言里说:“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当杀的理由之一是,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

4、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其实皇帝很爱读苏东坡的诗文,每次看他的表章,就向侍臣赞美苏东坡。现在他被搞糊涂了,将信将疑之间几乎不得已地判了苏东坡的罪。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这是苏东坡的弟弟子由的原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太优秀,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不可避免。  遭遇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苏东坡的痛苦可想而知。据说他曾经想自杀,等再一想,倘若如此,必给弟弟招致麻烦。  苏东坡从“乌台诗案”中走过来了,谪居黄州充任团练

5、副使。  林语堂说:“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黄州是个穷苦小镇,东坡住在临皋亭(一个驿站)。他真正务农了,在东坡一片地里种田帮补生计,自称“东坡居士”。他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时光。他往往被醉汉东推西搡或粗语相骂,“自喜渐不为人识”。  清苦的生活,却很难看作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的同时,给天下写出了三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在这种境地,苏

6、东坡能写出这等绝世妙文,是令那些因羡生嫉的仇家始料不及的。  周国平评价苏东坡:“读苏东坡豪迈奔放的诗词文章,你简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艰难的一生。”正是因为人格中有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文自然清新,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苏东坡自比陶潜,享受安闲的田园之乐,也享受清风明月、山野风光。如他在前《赤壁赋》所写:“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我想,这便是苏东坡的超脱。  黄州

7、这一段日子,他开始钻研佛道,潜心研求灵魂的奥秘。他问自己,人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宁静?他开始修炼瑜珈术。对于精神的不朽呢?他对寻求长生之术十分着迷。  《苏东坡传》读到一半,发现自己已经很喜欢苏东坡这个人,之前喜欢的恐怕只是文字。文字的美属于思想和精神,有时会飘忽而难以捕捉,甚至有虚的可能。行为的美是沉甸甸的真实。苏东坡拥有天才的才华和豁达超脱的人格,他体恤百姓,为民造福——是一位实干家。无论在京为官,还是调任各地州县,甚至在颠沛流离的流放中,他一直是百姓的朋友,为民请命,政绩斐然。  在徐州,他奋不顾身

8、与百姓一起抗洪救灾。当时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他率数千人筑防水工程,此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高十尺,厚二十尺。他扑哧扑哧在泥里跋涉,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恳请协助。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之后,终于撤退。  在黄州,他对当地百姓因贫穷而杀死婴儿的情况深为惊骇,便写信给太守,呼吁制止杀婴。同时他还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各村贫苦孕妇养育婴儿,赠与金钱、食物、衣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