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06570
大小:48.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1-13
《哲学美学毕业论文 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美学论文题目: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1这里所说的美感是狭义的,指审美当下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的性质如何,美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综观有关美感的种种论述,似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美感是感性的;2、美感是理性的;3、美感是感性、理性的统一。“感性”一词在不同的作家那里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有关的美感讨论中,通常或指不假概念、判断、推理的直接性(如克罗齐);或指视、听、触、嗅等感官的运用及其相关对象的外部可感性质(如黑格尔);或指一种较低级的认识形式
2、(如鲍姆嘉通);或指某种身体力量与生理感受(如居约、马歇尔、桑塔亚那等);等等。美感与感性的关系也依上述理解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内容。在把美感转到等同于主观快感上。休漠和博克可说开了风气之先。前者把美感视为一种“同情感”,后者则视为“类似爱的情欲”.他们的观点后继有人。弗洛伊德沿此方向走得更远。他断言:“美感肯定是从性感这一领域中延伸出来的,对美的热爱中隐藏着一个不可告人的性感目的。对于性所追求的对象来说,‘美’和‘吸引力’是它最重要最必备的特征。”○1在这方面,D.H,劳伦斯也差不多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性欲和美原本浑然一体,就像火焰与火。美的东西既是激起性欲的东西
3、,那么很显然,引起的感受即美感也就是性感。然而,这种把美感直接等同于本能欲望和生理快感的极端看法并不多见,更多的是承认它们只是美感中的一个方面或一种因素。在中国当代美学中,朱光潜先生十分强调生理性的“节奏感”在美感生成中的重要作用。但却区分了一般的快感与美感。○2然而也还有人特重美感的感性基础,坚持认为应从人的生理构造即肌体、感官与中枢神经的活动方式中去把握美感的结构体系。○3另一些美学家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把美感的性质划入感性,特别是归结为生理性的快感或生物性的性欲,是看低了美感。美感应该是某种更高东西的表现。理性就是这种更高的东西。但在不同的使用中,理性
4、(therational)也有不同的含义。在美学中,与理解相关的认知能力和与实践相关的社会性为其基本含义。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美学界,大多都把美感看作认识的一种形式。其中最突出的是蔡仪。蔡仪不否认美感有感性(快感)的成分,但却认为,“精神的基础活动是认识,美感既是精神活动,那么显然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4由于认识乃理性的基本内容与功能,这就在总体上把美感划入了理性的范围。认美感为理性的并不限于中国。在西方,一般说来,凡推崇理性的思想家们都易于主张美感是理性的或是强调它的理性方面。鲍姆嘉通早就提出“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而车尔尼雪夫斯基也坚持认为“美感认识的
5、根源无疑是在感性认识里面”,都是把美感当作认识来看待的,虽说这种认识的级别较低。更有的(如Rother)甚至断言,“美只能自理性去领略,而美所给予的愉快,亦非感觉的愉快。”○5这就完全把美感划归到理性的范围之内了。但执于一端的毕竟不多,更多的是主张二者的某种统一。黑格尔是著名的理性主义者,但他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仍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美如此,美感亦当如此。在当代中国,认为美感是感性与理性之统一的不乏其人。最有代表性的可推李泽厚与高尔泰。应该承认。在对美感性质的认定上,李泽厚在50年代多偏于认识论方面,尽管他提出了所谓的“美感二重性”(社会功利性与个人直觉性
6、)问题。因为他那时主张“从哲学认识论开始,也就是从分析解决客观与主观、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入手”来分析美感。○6这一入思的角度决定了在其中呈现的美感必然基本上是理性的。只是到了80年代,他才提出“积淀说”,重新解释了他原来的“美感二重性”.按照这种解释,美感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7这一解释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经典。迄今为止关于美感的理解大多都是在此框架中进行的。美感是感性理性的统一,美感包含知觉、理解、情感和想象四种因素,这两点几乎被后来所有的教科书重复着,鲜能出其窠臼。高尔泰也许是当代中国美学家中最具原创
7、力的人之一。在他的理解中,美感为一构造,包含两个方面:绝对活跃与开放的“感性动力”;相对静止与封闭的“理性结构”.前者是“作为动力因与未来相联系的”,后者是“作为结果与过去相联系的”.美感虽不离这两个方面,但本质上却是作为批判、扬弃“理性结构”的“感性动力”而存在的。这一点决定了美感的“解放”功能。○8虽说李、高二人在形式上都达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但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李泽厚的“感性”指的多为人的直观感受,而高尔泰的“感性”指的则是一种具有价值取向的自然生命力。第二,在“感性”、“理性”两个因素中,李强调的是二者的相互融合(积淀),
8、高强调的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