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学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满园春色里透视《闲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文学语言文学论文题目:满园春色里透视《闲意》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南宋末“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七绝《游园不值》,历代人们口耳相传,妇孺皆知。 应嫌屐齿印苍苔, 小叩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种行文风格,用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的文字,把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情景交融,极富画意。 中国诗讲究画意。这首诗研读犹如嚼枚橄榄,品味无尽。诗中描绘了一个场景:去朋友家游园看花,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敲了半天柴门,没有人来开。这
2、种诗景看似普通,而一下折画面涵味无穷:正当诗人惆怅而郁闷时,一枝杏花露在墙头,给人想象出满园的春色。尽管说园门关得紧,可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 作者叶绍翁不简单,《宋元学案》,“号靖逸,龙泉人,其学出于水心(叶适),而西山真氏与之最厚,尝著《四朝闻见录》。”《四库全书总目》“绍翁与真德秀遊,故其学一以朱子为宗。”叶绍翁在理学上,受到了大理学家真德秀(西山)的重大影响。而这首小诗讨论的正是“尊德性”的醇之又醇的“存养”之学。诗人用形象的艺术语言,把这个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十分深刻地阐述出来了。它之所以流行开来,固然由于它的艺术性,令人作种种遐想;更为
3、重要的是,南宋之后,历代以来,宋儒理学为历代官方所推行而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首诗易于为这种社会和它的读书士子所喜爱而加以推广,以致流行开来。 叶绍翁是尊崇永嘉“四灵”的“江湖派”诗人,“独喜贾岛,姚合之诗,……‘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唐宗。”这倒使我想起贾岛那首有名小诗《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从标题来看,无独有偶,一个是“不值”,一个是“不遇”;只是两人所写的隐者不同:一个是闭门不出在家居养的读书士子,一个是藏于深山白云之中的药师。这是由于两位诗人所居时代不同,崇尚的不同。贾岛以高山白云来烘托
4、药师的高尚情操。叶诗以柴扉不开,春色满园,红杏出墙,把园主那种“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理学家的精神面貌,十分具体而鲜明地展现出来。 诗人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更不谈观赏园内的春花。幽默风趣的是,诗人把理由归咎为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了一个好的铺垫。 所有读诗人都喜欢后两句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奇特构思,把“春色”和“红杏”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
5、起人们无限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喻示着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无缘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由扫兴到得兴,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这种精神奇遇的,成就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可以想象,诗句中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诗人着高齿的木板鞋不避苔滑路僻
6、,去探访春天消息,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同情,尽管它吃了“闭门羹”,轻拍木编柴扉,而久久不见打开。诗人还善解人意,同时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 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 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一枝红杏探出墙头,正是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 然而这首小诗最能体现宋代诗学那种“灵丹
7、一粒,点铁成金”好点化前人成句的特点。假若留心宋词的话,从其中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同朝陆游的《马上作》: 平桥小陌雨初收, 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头。 钱钟书先生著《宋诗选注》:“这是古今传诵的诗,其实脱胎于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第三句写得比陆游的新警。”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然而所谓非大家一旦对生命与诗句进行精
8、诚开发,也可能出现难得的奇迹。 钱先生没把叶诗的前两句同陆游的另一首《闲意》前两句:“柴门虽设不曾开,为怕行人损绿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