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49474
大小:21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22
《国立华南高商九十学年度第学期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國立華南高商101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考試試題考試科目年級/科別(科別請勾選) ■電腦閱卷□單面印刷□特殊用紙:國文年級:一■綜高□商經□國貿□廣告□資處□應外班級:科年班座號:姓名: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0分( )1、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簡媜說「春天,像一篇巨製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意指:春天風光明媚、花團錦簇,就像是層次分明、形式優美、長篇巨製的駢賦體;而夏天有視覺上的享受,就像文字優美、餘味無窮、篇幅短小的絕句(B)「已有許久,未嘗去關心蟬聲。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
2、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祕密聲……。應該找一條清澈潔淨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為我聽不見蟬聲。」暗用許由洗耳的典故,表達長久飽受世俗雜音所擾的無奈(C)「就像《天方夜譚》裡,那個漁夫用計把巨魔騙進古罈之後,趕忙封好符咒再不敢去碰它一般」好不容易捉到蟬,將蟬放進火柴盒裡,不敢多看一眼,深怕蟬飛走的那種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D)「有時候我們抱怨世界愈來愈醜了,現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在機器聲交織的音圖裡,也有所謂的『天籟』。」意謂:
3、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2.、在〈夏之絕句〉一文中,作者認為蟬鳴像絕句般餘韻無窮,因此用唐詩的派別來比喻蟬鳴,將之分種種不同的生命情調,試問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內? (A)自然詩的任真樸質 (B)浪漫詩的曠達飄逸(C)寫實詩的反映民情(D)邊塞詩的豪情悲壯。( )3、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所描述的心境與下列哪一個選項最相近? (A)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B)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C)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D)即從巴峽穿巫
4、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4、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清龔自珍:「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可見作者認為陶淵明有政治抱負,又是感情激烈的人(B)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的創作背景,乃是因為家貧如洗,不得不出外謀職,因此主動求取彭澤令這一機會 (C)「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表明自己違背世俗,為人所棄,因此駕車解冠求去的心聲(D)「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此句描寫作者最終的領悟是: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5、中國詩人常借助物的
5、意象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稱為「託物言志」,例如「竹解虛心是我師」。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亦使用此種寫作手法的是: (A)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B)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C)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D)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6、下列句子中,哪些敘述可以看出桃花源中村人的善良好客? (甲)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丙)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丁)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戊)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
6、遂迷不復得路。(A)甲乙丙(B)丁戊(C)乙丙(D)乙丙丁。( )7、下列有關〈桃花源記〉一文,敘述錯誤的是: (A)由「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可推知當時時節是春天 第9頁,共9頁(B)「避秦」實寓「避晉」之意 (C)文中主角選用「漁人」,是取其與「愚」字諧音,作者藉以點明沒有心機,方得撞入其境;而太守、劉子驥等人有心尋訪,刻意營求,反被摒於桃花源之外 (D)論者云:「〈桃花源記〉在六朝文中別具一格」是指其唯美的風格與六朝文不同。( )8、下列有關〈桃花源記〉的詮釋,何者正確? (A)「問今是
7、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意謂桃花源內的人的純樸和對外界的事不感興趣 (B)「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說明桃花源:農業資源富庶,自給自足 (C)「便扶向路,處處誌之」意謂漁人循著來時所留下的記號回家 (D)「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由本段文字可知,引發漁夫一窺桃花源究竟的關鍵字是:異。( )9、〈師說〉:「聖人無常師」,孔子廣泛的向時人學習,請問以下有關孔子的學習對象與內
8、容之敘述,何者正確? (甲)孔子向老聃請教古代帝王少昊氏「以鳥名官」的事 (乙)孔子向萇弘請教音樂的事 (丙)孔子向墨子請教太廟禮儀 (丁)孔子向郯子問禮 (戊)孔子向師襄學習鼓琴。(A)甲乙丙丁戊(B)乙丁戊(C)甲丙丁(D)乙戊。( )10、有關〈師說〉一文,請選出正確的敘述: (甲)「說」為寓言性質的文體 (乙)「不拘於時,請學於余」之「時」,是指當時社會瀰漫駢儷文風 (丙)「古之學者必有師」中「學者」在此指士大夫 (丁)「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