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献之论吟诵.doc

历代文献之论吟诵.doc

ID:18926851

大小:14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9-22

历代文献之论吟诵.doc_第1页
历代文献之论吟诵.doc_第2页
历代文献之论吟诵.doc_第3页
历代文献之论吟诵.doc_第4页
历代文献之论吟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代文献之论吟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代音乐文学之口头表达方式朱立侠一、歌诗表现方法之种类及涵义一、各体文学之吟诵情况一、吟诵之发展过程表述行为与诗歌方式一、吟诵之功用一、历代诗歌之口头表述方式2、楚辞:唱吟诵?《楚辞》为战国时流行于楚地之歌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校定楚辞序》曰:“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盖楚辞者,楚人之歌词也。楚辞以屈原为代表作家。司马迁《报任安书》“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为长篇乐歌。其卒曰“乱”。宋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诗者,歌也,所以节舞者。曲终乃更变章乱节,故谓之乱……《离骚》有乱辞,实本之诗乐。”则知楚辞亦有载歌载舞之特质。又明李陈玉

2、《楚辞笺注》:“凡曲终曰‘乱’。盖八音竞奏,以收众声之局,……楚辞有‘乱’,故知其原入乐谱,非仅词而已。”此则明言其原入乐谱,为音乐也。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余意‘乱’者,盖乐之将终,众音皆会,而诗歌之节,亦与相赴,繁音促节,交错纷乱,故有是名耳。”可知,“乱”即乐歌尾声突出音乐高潮之手法。“乱曰”即乐歌“乱声”部之歌词,常与舞蹈配合。《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娱乐”,又《九歌》“陈竽瑟兮浩歌”,据此可知,楚辞既可歌唱,亦可以乐器演奏。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曰:“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出见俗人祭

3、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据此可知,《九歌》本为祭祀之歌、娱神之舞。而屈原改之,此殆为中国文人之最早改民歌者。故楚辞之出,始合文人诗歌与民歌于一体,从集体创作向个人专著之过度。自是,凡歌诗体裁之新变,皆汲取于民间,由俗而雅,至雅而僵,复兴于俗,如此代变。孤子吟而拉泪兮3、韩诗外传卷第七第六章孔子困于孙蔡之间,即三经之席,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弟子有饥色,读《诗》《书》习礼乐不休。(二)音乐文学之发展期——汉魏六朝1、汉赋此期音乐文学以汉赋、乐府为主。汉赋承楚辞而来,亦有乐歌特色。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又云:“既履端于唱序,亦归余于

4、总乱”。《礼乐志》亦云“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可见,赋之为体,亦可歌也。然“赋”本一表现手法,“不歌而诵”,故赋体亦以诵读为主。宫廷有诵读比赛。《汉书·王褒传》载: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淫靡不急。上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贤于倡优博弈远矣。”……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左右贵人皆诵读之。此于赋,则言“诵读”。尚与音乐有关,此后则日渐远之,《文体明辨》

5、云:“三国、两晋及六朝(古赋)再变而为俳(赋),唐人又再变而为律(赋),宋人又再变而为文(赋)。”赋与音乐日相远,唐以后则脱离矣。元镇的“旋吟新乐府,便读古离骚”,2、乐府《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此段叙述甚详。乐府采集编民歌,为文人诗配曲,制谱作乐,培训乐工,以供祭祀、朝会、军旅之需。后亦称其所采为乐府。《文心雕龙·乐府》云:“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匹夫庶妇,讴

6、吟土风,诗官采言,乐胥被律。”“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故可知乐府固为歌诗,日久乐谱既失,乐府乃为无声之诗。然犹可考其遗迹。如“相和歌辞”是汉代民间主要音乐文学样式。《晋书·乐志》“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又如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注相和大曲《陌上桑》为“三解”。前有艳词曲,后有“趋”。演时有唱有和,有舞有乐,实如歌舞剧。《古诗十九首》是东汉后期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曾被誉为“风之余而诗之母”。汉魏时期的“曹家三祖”,“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拟作了一批乐府歌字词,也创造了一些新声曲调,是汉乐府与《

7、古诗十九首》进一步交融发展的结果。《文心雕龙·乐府》曰:“魏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词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淘荡,辞不离于哀思,虽三调之正声,实《韶》、《夏》之郑曲也”。可见曹家三祖的诗歌许多就是为配合弦管金石造歌之乐来歌唱的,标志着我国音乐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歌诗创作高潮的出现。吴声歌曲和西曲,是南北朝时期在相和歌和清商三调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乐歌,也是“被诸弦管”的一种乐府诗。吴歌是流行在建业一带的民歌,“子夜歌”是其中最有代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