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

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

ID:18892679

大小:61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4

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_第1页
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_第2页
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_第3页
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_第4页
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荡寇志》看俞万春的精神世界绪论《荡寇志》是一部争议良多的小说。在晚清时,不少文人称之为“一部大吉祥书”陈奂《荡寇志序》,见于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13页。,“其功非浅,抑亦可以不朽”半月老人《荡寇志续序》,见《水浒传资料汇编》第518、519页。;二十世纪以来,更多的人讥之为“御用奴才”献媚工具唐海宏《<水浒传>续书研究》。,“反动小说”《荡寇志》“在我国的小说史上,《荡寇志》可算是反动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的读者,它也不失为一种颇为难得的反面材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

2、1年版,校点说明。本文引用的原文部分均出自此书。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增订本)》,《荡寇志》是俞万春“着手写了二十年才成的一部反动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33页。,持这种观点的文章有《<荡寇志>对<水浒传>的反扑》,《<荡寇志>是怎样丑化梁山义军的》,等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对《荡寇志》的研究开始“以回归文本、理性阐述为主导方向”刘天振《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回顾与检讨》。,认为《荡寇志》反映了俞万春的“末世心态”《<水浒传>续书研究》。,小说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社会根源”马瑜《<荡寇

3、志>的接受和解读》。,这类文章有《此儒家非彼儒家——<水浒传>和<荡寇志>文化价值取向之比较》,《论<荡寇志>作者的儒家思想》,等等。刘天振撰写《20世纪<荡寇志>研究的回顾与检讨》一文,梳理了20世纪《荡寇志》小说研究的脉络,实为重要参考。然而,以上观点虽非无稽之谈,却“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文心雕龙·序志》。,笔者试问:1《荡寇志》既“以尊王灭寇”徐佩珂《荡寇志序》,见《水浒传资料汇编》第513、514页。为宗旨,但“猿臂寨”也是“寇”,且“猿臂寨”众人卑劣、残暴之程度远超梁山,为什么梁山必亡,而“猿臂寨”兴盛?这里面

4、隐藏了作者怎样的思维模式?2高俅、童贯、高衙内等可憎可恨之人为什么在《荡寇志》中前后面目不一,仅仅是创作上的逻辑漏洞所致?一部“感兆于嘉庆之丙寅(1806),草创于道光之丙戌(1826),迄丁未(1847),寒暑凡二十易,始竟其绪”俞龙光《荡寇志按语》,见《水浒传资料汇编》511页。的小说,怎么可能会不经过审慎的检视而轻易完结?这些可憎可恨之人究竟在书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从笔者罗列的观点中,这些问题无从找到一个根本性的答案。因为那些观点预设框架,使前提周严,因之而立论:爱之者预先站在了朝廷秩序纲纪的一边,恨之者则把俞万

5、春放在了人民大众的对立面,同情之了解者却彻底融入了作者的角色中。笔者以归纳代替演绎,结合大历史“大历史”语出黄仁宇。本文借用这一用语,表明对《荡寇志》的解读不应仅以个人体验为出发点,而要关注当时社会整体之精神面貌,文化心理结构对《荡寇志》的影响,即不以道德批判代替事实认定与价值判断。12,从文本出发,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小说的问题集中于作者的人文精神的缺失上,体现于历史理性的不足,社会责任和道义精神的缺失,以及归咎于下、诿过于民的逻辑上。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结合文学创作的外部社会环境以及内部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心理结构包括“

6、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精神本质”三个层面,本文取前两个层面的意义,且只能用以指代当时社会官僚、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盖因当时识字率甚低,普通民众无由借笔墨一吐心曲,其所思所感今已无从追溯。,剖析小说里的相关文学现象。关键词:嘉道衰世的社会精英历史理性社会责任和道义精神归咎于下、诿过于民第一章嘉道衰世官僚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俞万春(1794——1849)所处的时代是清朝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当乾隆皇帝1795年逊位之际,清王朝已走过了它的巅峰”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第六版)计秋枫等译,世界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7、,2008.1,书名原文“TheRiseofModernChina”,第六章国运逆转:由胜而衰·满清力量的衰落,123页。,留给嘉庆皇帝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是年俞万春出生仅一年。此时,“清王朝的衰落在传统上包含有官僚制度丧失了道义和行政活力的意思”《剑桥中国晚清史上》第三章·清王朝的衰落与叛乱的根源。,制度本无“道义”可言,只能是官僚“丧失了道义”。官僚多为科举出身的知识分子,在朝为官僚,在野为士绅,是以官僚和知识分子名异而实一。俞万春“博极群书”,被誉为“一代硕儒”,他出身官宦之家,耳濡目染的是官僚的言行,后来还参与

8、了对“粤东瑶民之变”的镇压行动俞龙光《荡寇志按语》与半月老人《荡寇志续序》,见《水浒传资料汇编》第511页以及518、519页。,“身是清朝官吏”姜鸿飞《水浒传自序》第1938页。,其精神世界兼具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气质。所以,对于《荡寇志》的解读不能不联系“嘉道衰世”官僚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