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3-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比赛项目方案申报书类别(国赛已有项目)申报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深圳市中诺思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拟举办年份:2014年方案申报负责人:屠群峰电话:0571—88481709手机:13857100218邮件:tqf@zjvtit.edu.cn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1515号邮政编码:311112申报时间:2014年8月1日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
2、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2013-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一、赛项名称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二、赛项组别高职组三、所属产业类型交通运输四、在现行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分类财经大类工商管理类物流管理专业5.1-9,,services
3、,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五、赛项方案设计团队构成方案设计团队包括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成员比例分别为8%、30%和62%。姓名单位年龄职务工作任务联系
4、方式王怡民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53常务副主任委员、院长总体策划13600519891鲍贤俊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56主任委员、院长组建赛项设计团队、裁判员遴选13816308741王建宇深圳市中诺思资讯科技有限公司35总经理竞赛软件平台设计及相关技术、新增设备的赞助以及大赛筹备和竞赛期间的费用支持;负责提供获奖代表队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奖品13510321555薛威天津交通职业学院59教授/高级工程师/物流研究所所长负责竞赛场地、设施设
5、备准备及竞赛后勤保障13820418353夏建忠天津天保冈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55总经理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3512042911岳丽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监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3685310699陈杰天运通物流有限公司56高级工程师/常务副总经理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3132112526沈文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物流系主任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3958322922宋文官上海商学院教授/信息学院院长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3003259200仪玉莉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物流管理系主任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3332439517刘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6、教授/物流研究所所长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3510379592杨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物流学院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3361260888王自勤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物流系主任赛项设计团队成员15958172798六、赛项目的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
7、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展示参赛选手在组织管理、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工作效率、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吸引企业参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七、赛项意义与设计原则(一)意义适应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对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以物流业的核心环节——储存与配送作业为背景安排竞赛。探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新模式,明确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与规格;引导物
8、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职院校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实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二)原则大赛秉承公益性、引领性、专业化和普惠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深化“教产合作、校企合作”,提高社会参与面